約翰·彼得·愛剋曼(Johann Peter Eckermann,1792-1854)
1823年在魏瑪受到歌德接見,從此擔任歌德的秘書,直到歌德逝世。他是歌德晚年生活的見證者,以輯錄《歌德談話錄》聞名於世。
硃光潛(1897-1986)
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學傢、文藝理論傢、教育傢、翻譯傢。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著有《談美》《西方美學史》等,譯有《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歌德談話錄》等。
愛剋曼是1823年6月應歌德邀請去魏瑪後與其相識的,此後便在那裏長住瞭下來,直到歌德1832年3月去世。他十分崇拜歌德,歌德也頗信任、看重他。《歌德談話錄》是他在魏瑪給歌德當瞭九年多的義務助手、直至歌德去世後整理齣版的一部著作。這部著作以優美輕靈的文字記錄瞭他這九年間在歌德身邊的所見所聞,尤其是歌德晚年有關文藝、美學、哲學、自然科學、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論和活動,其中大部分內容還經過歌德過目和肯定,隻是因歌德生前沒同意所以纔在歌德去世後齣版;先是於1836年齣版此書的第一捲和第二捲,嗣後又根據自己和歌德好友瑞士人梭瑞的筆記於1848年齣版第三捲作為補編。此書不單是歌德的談話記錄,而且提供瞭大量關於歌德生平和思想的寶貴資料。愛剋曼在關於此書第一捲和第二捲的作者原序中寫道:“我認為這些談話不僅就生活、藝術和科學作瞭大量闡明,而且這種根據實際生活的直接素描,特彆有助於使人們從閱讀歌德的許多作品中所形成的歌德其人的形象更為完備。”
編輯推薦:
*文學巨人留給世界的永久迴響
*美學傢、翻譯傢硃光潛先生經典譯作
~~~~~~
我想,學術風格與人品、人格以至人生態度,學術的客觀性與個體的主觀性,大概的確有些關係。硃先生勤勤懇懇,數十年如一日地寫瞭特彆是翻譯瞭那麼多的東西,造福……於中國現代美學……這是我非常敬佩而想努力學習的。
——李澤厚
硃光潛先生著作等身,譯文浩繁,西方文藝批評史上、美學哲理史上的幾乎所有重大問題,所有名傢經典,他無不涉及。隻要進入這個領域的每一個地區,都能看到這個思想者——一個小老頭的身影坐在那裏,握著拳,支著下頜在進行思考。
——柳鳴九
~~~~~~~
本書記錄瞭歌德晚年有關文藝、美學、哲學、自然科學、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論和活動,它們切近人性與真理,雖穿越時空的隧道而仍顯得鮮活。他對於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對中國人和中國文學的好感,他對於基督教《聖經》的高度評價等等,均見之於此書。愛剋曼的這本《歌德談話錄》是研究歌德的重要的第一手資料,特彆是在文藝方麵,它記錄瞭歌德晚年的最成熟的思想和實踐經驗。
临终时,歌德对身边的人说:“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歌德的伟大就像阳光,平凡而切近,但又无处不在。他有穿越时空的预见性,宏大开阔的世界眼光,以及百科全书式的智慧,这样的光辉照耀着时代。由于对法国大革命的怀疑和疏远的态度,歌德晚年曾是民主激进派攻击的对象,...
評分西谚云:“认识你自己。”寰宇浩瀚,仍系肉眼可见其局部,并逐步能推及而知之大部分景致;可是一旦涉及人自身的问题,无数谜团会随即涌现,甚至有时连肉眼、语言都把握不准,仅思维推向极致,或大约能略知一二。 既然能力条件所限,为了更好趋近“认识自我而达豁然开朗”境地,...
評分 評分还是不习惯豆瓣的笔记,喜欢按书整理在一起 【1823年9月18日】P4 对写作的建设性意见: 年轻人应先从小处着手,大部头的作品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也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若整体没有把握好,精力就白费了。 年轻人应多采用现成的题材,要有从平凡事物中引出引人入胜的侧面的能...
評分一 除非专门想要研究歌德的传记和思想,否则,这本书对于写手的价值,远远高于对评论家的价值。 文艺圈总是那么一副“贵圈真乱”的样子:各种流派、主义、概念、运动,风起云涌,层出不穷。当年的德国文艺圈,想必也不遑多让。诗人、剧作家和评论家们,兴致上来了或者酒精喝多...
你要當心,不要寫大部頭作品。寫齣來的必須全是應景即興的詩,來自現實生活,從現實生活中獲得堅實的基礎。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堅持不懈,牢牢地抓住現實生活。每一種情況,乃至每一頃刻,都有無限的價值,都是整個永恒世界的代錶。産生偉大作品所必不可少的那種不受乾擾、天真無瑕的、夢遊癥式的創作活動,今天已不復可能瞭。今天我們的作傢們都要麵對群眾,每天在五十個不同地方所齣現的評長論短以及在群眾中所掀起的那些流言蜚語,是不容許健康的作品齣現。在最近這兩個破爛的世紀裏,生活本身已變得多麼孱弱呀!我們哪裏還能碰到一個純真的、有獨創性的人呢!哪裏還有人有足夠的力量能做個誠實人,本來是什麼樣就顯齣什麼樣呢?
评分能夠沉浸在偉大藝術的海洋裏,真是一件頂幸福的事情。誠然覺得這本書該在大一或是更早讀到,它是一種為人、為藝的指導和教誨。歌德思想上雖然帶有古典時期的烙印,但他的人格所迸射齣的魄力無不令人欽佩。讀這本為讀《浮士德》做一點準備。硃光潛先生的翻譯太妙瞭,前段時間讀瞭一點楊武能的,的確少瞭一點韻味。
评分能夠沉浸在偉大藝術的海洋裏,真是一件頂幸福的事情。誠然覺得這本書該在大一或是更早讀到,它是一種為人、為藝的指導和教誨。歌德思想上雖然帶有古典時期的烙印,但他的人格所迸射齣的魄力無不令人欽佩。讀這本為讀《浮士德》做一點準備。硃光潛先生的翻譯太妙瞭,前段時間讀瞭一點楊武能的,的確少瞭一點韻味。
评分你要當心,不要寫大部頭作品。寫齣來的必須全是應景即興的詩,來自現實生活,從現實生活中獲得堅實的基礎。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堅持不懈,牢牢地抓住現實生活。每一種情況,乃至每一頃刻,都有無限的價值,都是整個永恒世界的代錶。産生偉大作品所必不可少的那種不受乾擾、天真無瑕的、夢遊癥式的創作活動,今天已不復可能瞭。今天我們的作傢們都要麵對群眾,每天在五十個不同地方所齣現的評長論短以及在群眾中所掀起的那些流言蜚語,是不容許健康的作品齣現。在最近這兩個破爛的世紀裏,生活本身已變得多麼孱弱呀!我們哪裏還能碰到一個純真的、有獨創性的人呢!哪裏還有人有足夠的力量能做個誠實人,本來是什麼樣就顯齣什麼樣呢?
评分“狂飆突進”之後,歌德巧妙地迴避瞭後來的浪漫主義,轉嚮瞭古典的柔和。為什麼?因為他較其他浪漫主義者更為正確地理解瞭希臘異教世界的“自然”。啓示不應歸於理性的進程,或者反過來。對於希臘的理解,使他同時保留瞭整全自然與其之下的人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