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历史 宋史 隋唐五代史 唐宋 政治史 方震华 隋唐史 中国
发表于2025-04-10
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文武之争从唐宋可以延续到晚明,对明清易代都有重大影响啊。
评分原是作者2001年的博论,翻译出版已有些迟了,这些年对这段历史、这个主题的研究旨趣也有些变化。不过历史变迁的脉络梳理得很清晰,还是很有参考价值。作者并未运用太多理论解释,而更多旨在分析历史现象,对史料相当娴熟,也为后人研究同一问题开辟了路径。
评分中国历史中,军事和财政非常关键,但是过去历史梳理这块并不多,这个门类,其实也不是文人所擅长的门类。唐代讲求文武双全,宋代则独尊斯文,这背后不仅是文化的变化,更是制度变迁,科举是一个视角,文武关系是另一个视角。 作者方震华祖籍上海,1966 年生于台湾台南,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本书特长,就是提供很多文官武官的态度变迁,他认为权力争夺是导致文、武官之间关系紧张的主因。宋代对于武官的歧视,带有制度性。材料不能算很多,但是梳理脉络还是很见洞察。 有意思的是,文武对比背后的君主态度,始终还是幽昧不明,尤其宋代君主的转变。这些材料无法波及的地方,就看理解力了,可能需要结合更多政治经济变迁来讨论。
评分现在更喜欢那种论文集形式的博论,不至于为了所谓著作的框架将些不擅长甚至无必要的论述强加进来,既无深度也无亮点。本书的问题就在这里,重点本是唐宋文武关系的演变,但读完的感觉是作者就是以武人权力的扩张、文治传统的复兴、文臣的最终胜利三个时间段的变化将唐末宋初的政治史梳理了一遍而已,而且沿用旧式的举例方法,这点似乎与台湾学界普遍采用数理统计的社会学方法不符(或许是宋史研究与中古研究的不同?),特别是有关唐末藩镇的文武官员比例变迁、五代各政权内部文人所占政府职位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宋代文武迁转的比例变化。如果只是流于讲故事,学术性要大打折扣。其实关于宋人对于唐末五代武人的书写变化也值得以个案具体讨论。 @2019-06-07 23:00:38
评分通論性地梳理從晚唐到北宋中期的文武關係,點綴以一些例證。修作者的唐宋社會文化史,部分專題討論和史料分析都來自此書。因爲中英文學術寫作與受衆的差異,作者說自己几乎是重寫了這本書。另,編輯稱贊“作者用法国年鉴学派的方法论”,作者自認爲沒有有意識地運用任何方法論。
方震华祖籍上海,1966 年生于台湾台南。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台湾师范大学历史所硕士,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以唐、宋时期政治、军事史为主,尤其关注军队体制、文武关系、战争叙事与夷夏关系等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从描述文官与武官政治权力自唐末至北宋中期的消长过程入手,分析导致双方在文化认同上由模糊转变为严重对立的因素。权力争夺是导致文、武官之间关系紧张的主因。为了争取君主的重视,文士将武人描述为贪婪无知,而强调自身具有学养、道德的重要性。随着文官权力自后周、北宋逐步扩张,文士对武官的歧视日益加深,并透过制度的规范,阻止文、武官身份的转换。文、武官对立因而成为宋代政治上无解的难题。
【编辑推荐】
作者用法国年鉴学派的方法论,对安史之乱后唐代文、武势力的消长,以及文士对军队、战争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唐宋之际的文武关系做了深入分析。
本书是作者博士论文,旁征博引,引用较多典籍佐证,观点也都阐明出来; 文和武孰轻孰重在唐宋是绕不开,北宋重文轻武的大前提是想跟唐朝反着来,受过藩镇割据的影响,赵匡胤削弱武官权势,提拔文官也能理解,从而北宋文化达到历史高峰,但另一方面又因为重用文臣,在边疆受到制...
评分 评分很稳的一部作品,作者成书年岁较早,原作是用英文写的,历经周折后方有了中文版,是故书中保留着一些英文论文的特点,比如每个名字后的生卒年月和脚注的样式。 另外,有幸见到了方教授本尊,儒雅随和,讲座也有颇多启发;对谈吴铮强教授所提出的宋朝地缘政治的观点非常新颖。 ...
评分很稳的一部作品,作者成书年岁较早,原作是用英文写的,历经周折后方有了中文版,是故书中保留着一些英文论文的特点,比如每个名字后的生卒年月和脚注的样式。 另外,有幸见到了方教授本尊,儒雅随和,讲座也有颇多启发;对谈吴铮强教授所提出的宋朝地缘政治的观点非常新颖。 ...
评分很稳的一部作品,作者成书年岁较早,原作是用英文写的,历经周折后方有了中文版,是故书中保留着一些英文论文的特点,比如每个名字后的生卒年月和脚注的样式。 另外,有幸见到了方教授本尊,儒雅随和,讲座也有颇多启发;对谈吴铮强教授所提出的宋朝地缘政治的观点非常新颖。 ...
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