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結構與文化認同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曆史 宋史 隋唐五代史 唐宋 政治史 方震華 隋唐史 中國
發表於2025-04-23
權力結構與文化認同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仿佛是一本唐宋之際政治變遷,隻不過用“文”“武”兩類來作為敘述綫索。西方漢學研究成分濃厚,多述而少論。
評分通論性地梳理從晚唐到北宋中期的文武關係,點綴以一些例證。修作者的唐宋社會文化史,部分專題討論和史料分析都來自此書。因爲中英文學術寫作與受衆的差異,作者說自己幾乎是重寫瞭這本書。另,編輯稱贊“作者用法國年鑒學派的方法論”,作者自認爲沒有有意識地運用任何方法論。
評分典型的新瓶裝舊酒,材料上沒有什麼新的地方,主要在於梳理齣瞭唐宋之間文武關係變化的一個趨勢,即文武官的區彆由模糊轉嚮明確。唐代後期文武官員各管一攤,但是黃巢之後朝廷必須依仗武官,武將運用軍事權力爭奪政治權力,文官扮演象徵性、儀式性的角色,但文學仍然有著背後的文化影響。五代後期武將開始文儒化。文治權力的復興在於後周兩位皇帝以及宋太祖太宗四人的努力,中央有強大的禁軍可以控製地方,並且一統全國,之後大量權力開始移交文臣,文武之間齣現製度性差異以及不同的形象塑造。算是王賡武研究的拓展吧。
評分今人常詬病中國文化自宋以後的抑武積弱,但往往不解,實乃唐宋變革間殘酷政治社會現實的一大修正,起於體製,浸入文化。梳理清楚此階段文與武的勢力消長,是非常有意思的題目,遺憾尚有浮於流錶之感,大有空間可深入。此外,有些基礎史實上的硬傷,如宋太祖滅楚、閩,不準確。
評分通常而言,對於漫長時間綫的曆史類圖書都需要謹慎,廣度夠而深度不及淪為入門級讀物。本書是作者2001年論文的擴展篇,算得上是唐宋政治交替文官武將關係的理論梳理、概述總結,觀點更談不上新穎,引文考究可是沒有幾個突齣觀點,全文近三百頁熟識政治與戰爭史的看最後一篇結論即可,更意猶未盡地引齣宋朝文強武弱不均衡的話題窗口。泛泛而談,指齣事實現象。
方震華祖籍上海,1966 年生於颱灣颱南。颱灣大學曆史係學士,颱灣師範大學曆史所碩士,美國布朗大學曆史係博士,現任颱灣大學曆史係教授。研究領域以唐、宋時期政治、軍事史為主,尤其關注軍隊體製、文武關係、戰爭敘事與夷夏關係等議題。
【內容簡介】
本書從描述文官與武官政治權力自唐末至北宋中期的消長過程入手,分析導緻雙方在文化認同上由模糊轉變為嚴重對立的因素。權力爭奪是導緻文、武官之間關係緊張的主因。為瞭爭取君主的重視,文士將武人描述為貪婪無知,而強調自身具有學養、道德的重要性。隨著文官權力自後周、北宋逐步擴張,文士對武官的歧視日益加深,並透過製度的規範,阻止文、武官身份的轉換。文、武官對立因而成為宋代政治上無解的難題。
【編輯推薦】
作者用法國年鑒學派的方法論,對安史之亂後唐代文、武勢力的消長,以及文士對軍隊、戰爭的態度等問題進行瞭討論,並從權力結構與文化認同的角度對唐宋之際的文武關係做瞭深入分析。
本书是作者博士论文,旁征博引,引用较多典籍佐证,观点也都阐明出来; 文和武孰轻孰重在唐宋是绕不开,北宋重文轻武的大前提是想跟唐朝反着来,受过藩镇割据的影响,赵匡胤削弱武官权势,提拔文官也能理解,从而北宋文化达到历史高峰,但另一方面又因为重用文臣,在边疆受到制...
評分本书是作者博士论文,旁征博引,引用较多典籍佐证,观点也都阐明出来; 文和武孰轻孰重在唐宋是绕不开,北宋重文轻武的大前提是想跟唐朝反着来,受过藩镇割据的影响,赵匡胤削弱武官权势,提拔文官也能理解,从而北宋文化达到历史高峰,但另一方面又因为重用文臣,在边疆受到制...
評分 評分出将入相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典型的比如西汉初年的军功集团,马上打完天下以后,立马担任三公九卿诸要职,马下治天下。这个传统到安史之乱是个分水岭,此后,朝廷开始有意识的抑制武人的权力,一方面,加强中央神策军的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太监监军制度,防止安禄山的悲剧...
評分去年末拜读王赓武先生《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甚惋惜王先生未及阐释后周至宋初的权力聚散过程。幸王先生在序言中叙及方先生《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一文,当时已拟美亚采买原版,随手检索国图,竟发现社科文献出版社已于18年12月出中译本。后一直关注此书发售情况,又...
權力結構與文化認同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