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权利而斗争

为权利而斗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耶林(1818-1892),19世纪西欧最伟大的法学家,也是新功利主义(目的)法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不仅对西欧,而且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郑永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者:
作者:[德] 耶林
出品人:
页数:105
译者:郑永流
出版时间:2018-12
价格:1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66553
丛书系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图书标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作者鲁道夫·冯·耶林(1818—1892),十九世纪西欧最伟大的法学家、新功利主义(目的)法学派的创始人。本书是他在1872年所做的一场有关“为权利而斗争”的报告的基础上,修改和扩充完成的一部法学著作。在本书中,耶林指出,所有的权利都面临着被侵犯、被抑制的危险,因为权利人主张的利益常常与否定其利益主张的他人的利益相对抗,所以权利的前提就在于时刻准备着去主张权利,要实现权利,就必须时刻准备着为权利而斗争。耶林在文中雄辩地批评了萨维尼所认为的“法的形成同语言的形成一样,是在无意识之中,自发自然形成的,既无任何角逐,亦无任何斗争”这一观点。本书可谓法律史上不朽的名著,它以深刻的思想鼓舞民众的权利观念和斗争意识。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纵观中国历史,“法”与“斗争”的关系并不如书中那样鲜明,很难找到所谓的“法运动轨迹”——历朝历代侵害私权之事数不胜数,却从未有过一场真正“为权利而斗争”的革命。大凡中国历史上的革命,都不过是“农民起义”,如书中所言,“乃基于农民阶层强烈的所有欲和猜忌心所引...  

评分

常恨本科时没有读多少书,尤其是法律的那些名著。对镜嗟叹不如掌灯展卷。耶林的这本小册子是很经典的,其实耶老先生不管是从微观上分析,还是宏观上取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要维护法律秩序。徒法不足以自行,光有法律,而没有民众对法律的尊重,没有对法律的实行,...  

评分

呼吁教育部推荐这本书几乎没什么指望,他们只会推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读物。但作为法学院的老师请本着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法学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向学生们推荐这本书。与其讲那些自己都不相信的社会主义法治,还不如让学生多读读名著,我大学毕业后扔了很多教...  

评分

纵观中国历史,“法”与“斗争”的关系并不如书中那样鲜明,很难找到所谓的“法运动轨迹”——历朝历代侵害私权之事数不胜数,却从未有过一场真正“为权利而斗争”的革命。大凡中国历史上的革命,都不过是“农民起义”,如书中所言,“乃基于农民阶层强烈的所有欲和猜忌心所引...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假如是非感在可以期待的支持和协助的时候却遇到了挫折,谁能认为,当利益超出了私权的范围而关乎到国家法律或民族法律的问题时,这种奴颜卑膝的、失去活力的、病怏怏的、缺乏所有理想热情的是非感,可能会一下子振作成活力四溢的情感呢?未曾一次习惯于勇敢地去捍卫自己权利的人,又如何可意识到那种为了整体而献出自己财产和生命的冲动?”

评分

“假如是非感在可以期待的支持和协助的时候却遇到了挫折,谁能认为,当利益超出了私权的范围而关乎到国家法律或民族法律的问题时,这种奴颜卑膝的、失去活力的、病怏怏的、缺乏所有理想热情的是非感,可能会一下子振作成活力四溢的情感呢?未曾一次习惯于勇敢地去捍卫自己权利的人,又如何可意识到那种为了整体而献出自己财产和生命的冲动?”

评分

“牺牲一种被侵害的权利是怯懦的行为,人们的这一行为招致耻辱,招致对共同体的最大损害;为权利而斗争是伦理的自我维护行为,是一种对个人和集体的义务。”(这一版翻译看得好累,附录的演讲比正文清晰

评分

阅读过程中时而流畅时而阻塞的感觉很明显,可以找找其他译本来读

评分

中国无产阶级降虏完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