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湖南長沙人。北京大學中文係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專著有《抗爭宿命之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1942—1976)研究》《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文學史寫作中的現代性問題》《光暈——文化政治視域中的延安文藝》(即齣)等。編著有《讀電影——經典藝術電影》《讀電影——最新藝術電影》《深圳新文學大係》等。
《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解讀瞭8部50—70年代的經典作品,既有代錶主流敘事的《林海雪原》《創業史》《紅岩》等,也有當時“地下文學”的代錶《第二次握手》;從寫作資源、小說結構、主體塑造等方麵展示文學創作的演化,指齣這些作品為何在當時的文化環境下受到讀者歡迎,並反過來影響瞭人們對社會生活的理解。本書是當代文學領域運用“再解讀”研究方法的重要成果,受到眾多研究者和讀者的肯定,本次精裝版增加瞭1篇關於“新時期”工業小說的文章。
第一章《林海雪原》——“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命”的融合、分裂与冲突 通俗小说: 在现代性的建构中通俗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一度成为“文革”后的评论家将社会主义革命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口实 50s:节制普及 一、“英雄” 西方:史诗(epic)英雄史...
評分第一章《林海雪原》——“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命”的融合、分裂与冲突 通俗小说: 在现代性的建构中通俗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一度成为“文革”后的评论家将社会主义革命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口实 50s:节制普及 一、“英雄” 西方:史诗(epic)英雄史...
評分第一章《林海雪原》——“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命”的融合、分裂与冲突 通俗小说: 在现代性的建构中通俗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一度成为“文革”后的评论家将社会主义革命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口实 50s:节制普及 一、“英雄” 西方:史诗(epic)英雄史...
評分第一章《林海雪原》——“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命”的融合、分裂与冲突 通俗小说: 在现代性的建构中通俗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一度成为“文革”后的评论家将社会主义革命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口实 50s:节制普及 一、“英雄” 西方:史诗(epic)英雄史...
評分第一章《林海雪原》——“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命”的融合、分裂与冲突 通俗小说: 在现代性的建构中通俗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一度成为“文革”后的评论家将社会主义革命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口实 50s:节制普及 一、“英雄” 西方:史诗(epic)英雄史...
2019074。以意逆誌,關注講述故事的年代,撕開意識形態話語的縫隙。部分解讀由於理論援引和細讀間的不甚和諧,而有穿鑿之嫌(如以巴赫金之說評《紅旗譜》,以虐戀讀《紅岩》),但李楊老師的批評創造力值得贊許。評《創業史》那篇尤其好,算是為梁生寶、為社會主義農民形象發聲之作,談樣闆戲文本的兩篇也頗具慧眼。
评分我對十七年的作品一直有種莫名的興趣,好奇那個時代的人定勝天蒸蒸日上欣欣嚮榮。這本書可以速覽那個時代的經典,並有深刻的解讀,當然很大一部分我是看不懂的,看懂的一小部分也不認同,不過整體上講,我是跪著讀完的。
评分我對十七年的作品一直有種莫名的興趣,好奇那個時代的人定勝天蒸蒸日上欣欣嚮榮。這本書可以速覽那個時代的經典,並有深刻的解讀,當然很大一部分我是看不懂的,看懂的一小部分也不認同,不過整體上講,我是跪著讀完的。
评分分析《紅燈記》形式的意識形態很精彩。用李銀河奶奶的“虐戀”分析《紅岩》叫人冒汗……
评分真的很好,文學文本的細部分析與大的話語有機結閤(真的是“有機”),大曆史背景又總能迴歸到文學上來。並不給人覺得文學隻是論據,是被利用的材料。文學與曆史、政治、文化是平衡的,相輔相成。很多篇都精彩。附錄收錄的乘風破浪也很精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