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 其后赴美攻读历史,先后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纽约州立大学New Paltz分校副教授、教授(1967-1980)。曾至英国剑桥协助李约瑟搜集整理研究有关《中国科学与文明》的材料(1972-1973)。参与《明代名人传》的编写工作(1972-1973)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1979)。
本书是黄仁宇先生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追忆其平生经历与学术志业的奋斗过程:早年投笔从戎,壮年在美打工、求学、任教、著书立说;并阐明其历史观点的形成与演进,检讨中国近代革命和统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传递给我们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大历史观”。文字浅显明白,人事交融,前后穿引,既细腻又壮阔,风格独特。读者可藉由这本回忆录,进入黄仁宇先生人格与思想之广大天地,一窥究竟。
P1 我的浪漫情怀一开始就注定挫败。即使我的虚荣心再强,都无法骗自己说,安曾经爱过我。但我要求见面时,她响应热切,有时我不去看他,她还会打电话问我是否安好。她派人送来“行行好,看在我的面上”、“让我们来完成一出悲喜剧”等等字条。还有一次,她甚至邀我参加家庭聚会...
评分今年春天的时候,开始看黄仁宇的书,买了《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和《中国大历史》。《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实际上讲的多是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年初央视热播了《大国崛起》,这本书和它挺像,只是更学术化,更细致。《中国大历史》还没来得及看完,但是“...
评分这本《黄河青山》名为回忆录,然而作者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不可避免的夹杂了许多对其身处时代的看法,将其视为一本作者的“大历史观”的集大成更合适些,从亲身经历抗日和内战,到后来在国外笔耕不缀,包括参与编撰《中国科学技术史》和《剑桥中国史》,作者一生与中国历史...
评分想说自己最直观的感受——读起来太痛苦了。回忆录写得像历史研究一样,除了中国军旅生活的那一趴,让我脑补一下我的团长我的团和张爱玲的小说片段,美国部分各种理论分析,过于详细的细节记录。啊~300页放弃。奇怪,这个版本竟然没有标注译者。
评分隔离期间看完的,(1)黄仁宇人生之跌宕起伏于此书可见,从最开始的参军到日后在美国成为历史学家,身份虽然转变,可“心系中国”是一贯的,追究中国何以如此,发展出了自己的大历史观。(2)非常真切,也非常耿直,人生到晚年遭遇种种挫折,从学术生涯到日常生计都遭受重创,说狼狈不堪不为过,弥漫在文中的愤懑、懊恼、不解,处处可见。(3)对国共两党、蒋和毛的评价让我耳目一新,在大历史观之下,所谓伟人也只是能短时间内改变一点儿推力的方向,更大的问题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4)译本很好,但此版本不标译者,很奇怪。
评分终于在十月最后一天翻完了,有幸成为第一个点评这个版本的…我本来以为整本书会像开头一样,述说的是黄仁宇的独特创见如何不被待见,在被解聘后的悲戚经历——如果让我来写,一定是这样;但其实不是,整本书充满了对故国与历史的牵挂与思考,即使黄仁宇经历悲惨,或无缘回乡,甚至已经“认同自己的美国公民身份”,与洋人结婚生子,他一直关心的,仍然是“中国何以至此”。实在惭愧,想到自己近来越来越多只关注自身利益,早就丢掉进贵系的初心了…
评分隔离期间看完的,(1)黄仁宇人生之跌宕起伏于此书可见,从最开始的参军到日后在美国成为历史学家,身份虽然转变,可“心系中国”是一贯的,追究中国何以如此,发展出了自己的大历史观。(2)非常真切,也非常耿直,人生到晚年遭遇种种挫折,从学术生涯到日常生计都遭受重创,说狼狈不堪不为过,弥漫在文中的愤懑、懊恼、不解,处处可见。(3)对国共两党、蒋和毛的评价让我耳目一新,在大历史观之下,所谓伟人也只是能短时间内改变一点儿推力的方向,更大的问题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4)译本很好,但此版本不标译者,很奇怪。
评分历史可能都是些藏在这堆迷人细节里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休欲语泪先流的小妖精们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