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的种子

解放的种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埃利奥特·台伯

美国著名艺术家、剧作家,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早年曾协助父母经营旅馆。1969年,他与迈克尔·兰、马克斯·雅斯各、阿蒂·科恩菲尔德一起组织了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吸引了超过40万人参加,轰动了整个美国音乐界。

~~~ ~~~

汤姆·蒙特

美国作家 ,曾为《生活》《周日晚报》《芝加哥论坛》等媒体撰写大量文章。著有《希望之路》《被生命唤起的记忆》等三十余本著作。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雅众文化
作者:(美) 埃利奥特· 台伯 (Elliot Tiber)
出品人:雅众文化
页数:256
译者:吴冰青
出版时间:2019-3
价格:5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2665492
丛书系列:雅众·音乐系列
图书标签:
  • 音乐 
  • 传记 
  • 摇滚 
  • 美国 
  • 伍德斯托克 
  • 艺术史 
  • 雅众文化 
  • 再版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

唯一真实的解放 在于走自己的路

40万人的自由狂欢 72小时的爱与和平 287首摇滚乐经典……

摇滚乐史上的巅峰时刻

影响无数人的传奇盛宴

李安同名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原作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创始人 真挚自述

★★★

【内容简介】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一家广阔荒凉的奶牛场,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只因“和平、反战、博爱、平等”的理想,从此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音乐狂欢——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这之前,它的主要发起人埃利奥特·台伯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他热情、乐观、叛逆,充满对爱和梦想的渴望与执着;尽管冰冷的社会现实狠狠地压抑着他的自由意志与情感诉求,让身属边缘群体的他无法像其他人那样正常地表达爱、追求爱,但他不愿屈服,他决心向世界表达自己,向世界反抗——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音乐与和平。

【编辑推荐】

1.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是摇滚乐史上的轰动性事件。活动举办于纽约州北部小镇贝瑟尔,吸引了超过40万人参加,其中包括吉米·亨德里克斯、琼·贝兹、詹尼斯·乔普林、桑塔纳乐团、“谁人”乐队(the Who)等极负盛名的音乐人与乐队。这场活动以“爱与和平的三天”为主题,虽然参与人数远超举办方估计,但却秩序井然。40万人的音乐会现场,宛若一片爱的海洋,大家相互照顾,享受音乐,度过了为时3天的理想生活。

2.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代表着生命与自由对一切文化、传统、习俗的反抗。在文化、种族、认知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的40万人来到这里,将人类社会因这些差异而压抑着的力量彻底释放出来,消解在对全人类最根本价值和共同理想——爱、自由、和平——的追求之中。人们在这里经历的是一场一生中绝对只有一次的事件,它成分复杂,无法复制。它是在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理想与价值观念之上创造出来的,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3.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创始人埃利奥特·台伯以他自身的经历,真实地展现出这场音乐节对一个平凡人的人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他在创办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过程中找到、接纳、释放了自我。音乐节如同一颗种子,他的全部生命力量藉由这颗种子得到了彻底的绽放。

4.本书语言亦庄亦谐、故事性强,亲切可读且引人深思,在幽默轻松的叙述中夹杂着对平等、权利、自由、爱的严肃思考;尤其是台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探索了人应当怎样通过实际行动去面对外部环境对自我和自由的束缚,怎样将内心受压抑的情绪与意志变为积极向上、提拉人生的力量。

【相关评论】

“伍德斯托克”对我来说有独特的意义。“伍德斯托克”是无法代替的文化符号,对我来说,它的精髓就是纯真。

——李安

只有一次,音乐拯救了世界,那就是伍德斯托克。

——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整本书一会说我妈妈怎么设法圈钱 一会说我咋地咋地的被同性恋施暴 到一半多一点才开始交代伍德斯托克 对于60年代的嬉皮士来讲 自由就是全部 原来写书也是一样 想到啥就写啥 跳跃度很大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本来自一个正宗的嬉皮士的传记 对于在当下需要隐瞒扭捏的搞基行为或是压抑...  

评分

评分

躺在病床上很快就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跟伍德斯托克没什么关系,但其实从作者来看又关系重大。我在读作者自传的时候就觉得他太会讲故事了,而且讲得真诚,让人怜悯,他跟那些文化大鳄的交往也令人惊心,的确有噱头。看到石墙保卫战时,我竟然热血沸腾起来,毕竟人类为生存和尊...  

评分

常规来说,一本伍德斯托克的回忆录,应该是包括以下内容:如何发起,如何举办,如何发展,如何结束,如何的历史地位等等。每个人物都浓缩成历史进程中的小小符号。读完之后仅能记住一串数字:1969年8月15日至17日;一个地点:纽约贝特尔镇白湖;一个历史意义:音乐创造爱与和平...  

评分

制造伍德斯托克taking woodstock,文笔幽默,细微之处又令人心生感动,作者与帕蒂史密斯(只是孩子)的主人公罗伯特,与杜鲁门卡波特,田纳西威廉斯都有过深度交流,还参加了石墙骚乱,至于是不是自己描述的第一个喊出"同性恋力量"的人,我不会恶意怀疑。 当时认为里面会有...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基于音乐节正反面无穷的讨论之上,应该记着所有这一切的基础,有钱真好 哈哈哈

评分

前半本是高尚的幻想,后半本是粗糙的蝇营狗苟,但如果没有后面的蝇营狗苟,又怎么有幻想变成现实?

评分

我以为会充斥着嬉皮士的那种呓语或是大量听说没听说过的艺术家的名字 但实际上可读性还蛮强的 尽管非虚构故事本身平淡无奇 也很难被归纳出一个直击人心的点来 但是就是会让人不由自主的向往 和平 爱 平权 音乐 在今天有些被zzzq或者商业化变得不再那么纯粹的概念在书里至少给人留了那么一片草莓地 一个弹吉他的少年用一首BobDylan就可以抚慰一群饥饿的嬉皮们... 也多想去一次伍德斯托克去白湖边的草地上打滚呀!

评分

201922:一个贫穷失意的同性恋小伙子如何“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书里对石墙运动,对这个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音乐节着墨不多,更多的是音乐节由来的故事。并且透露出一个观点:无论性取向如何,崇尚哪一种主义,都是极好的。你就做你自己,没必要做别的。这就是人们穷极一生应该追寻的自由。

评分

这本书并不是在歌颂崇高——跟许多同样伟大的活动一样,很容易地可以把它跟人性恶联系在一起。 同性恋的身份认同,少数族裔的艰难处境,以及在这种冲击下的痛苦挣扎和发泄,才是真正的种子,生长出自由和解放之花,在这几十年里从不是为着伟大的虚构概念开的,仅仅是为了一个最初最基本的权利——人自由而尊严地活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