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此真实,真实如此短暂。
与袁哲生并称,被期待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作家
黄国峻惊艳华文文坛代表作
将一切担忧、恐慌、丧失感引爆的“时间痉挛”
◎编辑推荐
★ 黄国峻在台湾新锐作家中可谓备受期待,张大春说要靠他“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杨牧则表示“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度外》于2000年在台湾首次出版。其中《留白》一篇,获第十一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得到张大春、施叔青、钟阿城三位文坛前辈肯定。这次《度外》《水门的洞口》的出版,是在他辞世十五年后,作品首次引进大陆。
★ 黄锦树曾提出台湾文学“内向世代”的概念:“从那些样品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种关于写作自身的危机形态,脆弱的、濒临分裂的‘自我’成为写作的真正主体,世界和语言都是问题。内向,向内崩塌,甚至对死亡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迷恋。”黄国峻即此“内向世代”代表人物之一。
★ 骆以军为简体版撰写专序,对黄国峻的文学做了一次角度独特、内容丰富的评论。
◎内容简介
《度外》是作家黄国峻的短篇小说集。在这本小说集中,黄国峻运用实验性的文字,探寻小说艺术的新可能,他以不同一般的纤细灵魂,将时间打碎、拼接,将丰富的意义寄寓在“度外”的语言之中,带给读者完全不同于往昔的阅读体验。在中文写作的无数尝试当中,黄国峻的小说“有一股不与时人弹同调的庄严气派”(张大春语),即使到现在,仍然鲜有与之相仿的作品。
◎名人推荐
●我内心大喊:“国峻是未来的小说家!”
但随即想起,国峻已不在这世界上。
——作家 骆以军
●(黄国峻的小说)自有一股不与时人弹同调的庄严气派。
——作家 张大春
●我读他的小说和别的东西,觉得他是那一代作者当中最使我感到亲近,同意,或者疼惜的人,许多地方都让我想说: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此不但针对他文字处理的题材,更直接对他的文字所构成的风格,已经出现的“文体”而言。
——作家 杨牧
●我心中的国峻是一个文学的苦行僧,勇猛精进令人汗颜。
——作家 袁哲生
●黄国峻的作品确实让我看到一个特别的、年轻的、易感的,可是非常有创造力跟幻想、想象力的一个心灵。
——作家 郭强生
●这篇小说(《泛音》)着重人物内心的流动,节奏沉缓,呈现屋檐下三人微妙的互动,仿佛在同一条弦上,振出三种不同波长的泛音(Overtones),奏出一首歌曲。
——作家 甘耀明
●作者的想象力与实验性,以及对艺术的独特看法使它有别于其他作品。
——作家 施叔青
◎获奖记录
☆《留白》获第十一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
黄国峻(1971—2003),台湾台北人,著名作家黄春明次子,从小学习绘画,高中时期开始写作,1997年以短篇小说《留白》获得第十一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短篇小说推荐奖。著有短篇小说集《度外》《盲目地注视》《是或一点也不》,长篇小说《水门的洞口》,散文集《麦克风试音:黄国峻的黑色Talk集》。
黄国峻的小说难读,他的文字纤细,精进且敏感。干练的表达中,却有张大春所说的“一股不与时人弹同调的庄严气派”。《度外》像是一首有着古典编排的现代协奏组曲,极为克制的表达中,总有一缕诗意,四面八方迎来的景象让故事在简洁中立体。 他的时间在文字间被打碎,再重组。精...
评分读书。嘴巴在读,大脑在读,心在读,但首先还是眼睛在读。读者的眼睛扫过文字,识别、分析、想象以及记忆。在书页间,忽然,读者的眼睛看见了另一双眼睛。这便是阅读《度外》时发生的事,读者瞥见了作者黄国峻的眼睛,隐藏在书页后的目光如此锋利、明亮,任何人都无法忽略不见...
评分客观的说,很有文学底子,不愧是心思细腻的作家二儿子。 但是很难得看到一本书全是鸡毛蒜皮的破事,也是让人叹息。 这还不打紧,作者仿佛刚学会白描的写作手法,用了300页练习这一技巧,让人越读越乏味。 最关键是究竟什么样的性格才能让人觉得所有的文字都美而平淡无奇,作者...
评分摘自台湾一个很老的综艺节目『今天不讀書』第47集『未完成的脚步』,蔡康永主持。 蔡康永,许悔之和郭强生聊到了黄国峻的几本书,很好玩儿,《度外》在本文中间部分。 黄国峻,1971年出生,因为不喜欢升学体制,高中毕业後就开始自学生涯。1997年,以短篇小说『留白』夺下联合...
评分古有传说,若冶得名剑,须将自身祭奠。我常想,这种说法移用来比喻某些写作者,也是很合适的。 萧红是一例。经历极度的饥饿与寒冷,甚至连草褥子都想吃,穿着带孔的单鞋,踩在吱吱作响的雪地上。辗转于不名誉的男女关系,她的身体在发生变化,羞耻、焦虑、惶恐……这些感受浸透...
感受力的极致。从微小里看到了浩瀚和汹涌。黄国峻这样的人活得必然很苦,他须没日没夜睁大眼睛向内逼视着自己,一点感受也不肯放过,哪怕是手指上一根毫毛的颤动。
评分倒也没有那么难读,至少每一篇要说一个怎样的故事并不难捕捉,这可比序言里骆以军说到的法国新小说容易多了。但是,每一篇的语言却是难的,亦不难在理解其字面的意思,而是那种精微、细致,仿佛一个人有比常人敏感百倍的感知能力,所以看世间万物,景象都比常人慢,听到的声音比常人吵,无论多细微的声音也听得一清二楚,比电影的长镜头和特写更浸入、更具体验性。所以,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不是太吵太烦太难以忍耐了?这本书的小说都是他三十岁之前写的,确实才气非凡。朱岳兄的选书品味亦不凡。
评分看完想抱着自己,靠着墙慢慢慢慢地蹲下去。《归宁》太厉害了,应该让所有丈夫看一看。
评分和袁哲生一样,算得上岛屿写作的江山之一,好几处感受到了法国大萝卜格里耶的文学气息。这基本书看出,一后浪文学眼界不错,尤其华语原创文学上,陆续推出黄锦树、袁哲生、黄国峻;二经费不足,营销宣传和封面设计上都捉襟见肘。
评分短促不代表简略,黄的语言密度极大,那些看似俭省的词语和短句后面是巨大量的筛选,这筛选不是智识、时间、工作量上的,而是借助极佳的敏感(对外物、语言和情绪的敏感)而如台风一样倾倒出的。黄的小说里看似仿如摄影机镜头的细确捕捉实际上比摄影机更加升格:“风把一扇房间重重甩上,砰!”(《失措》),小说不仅给出画面和声音,还为这取景直接命名(一扇房间),这是电影无法做到的。以《失措》为例,小说看上去神似法国新小说,但完全是中文的和现在的(也因此是未来的),因为小说的“视线/角”诚然重要,更重要的却是它在所属的语言里是否是内在的,黄是少数敢于并善于“造词”的作家。我之前做写作分享时的用题“感觉的细路”在黄的文本上算一半的贴切,另一半我想可以称作“语言的密径”,这密径的作用(连接)在《失措》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