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与权力

女性与权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玛丽·比尔德(Mary Beard),英国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古典学教授,《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的古典学编辑。她在全世界享有学术声誉,是英国社会科学院和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的成员。出版作品有《罗马元老院与人民》(SPQR: A History of Ancient Rome)、颇受欢迎的沃夫森历史学奖获奖作品《庞贝:一座罗马城市的生活》(Pompeii: The Life of a Roman Town)等。

出版者: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 玛丽·比尔德
出品人:后浪
页数:128
译者:刘漪
出版时间:2019-3
价格:4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1142722
丛书系列:智慧宫
图书标签:
  • 女性 
  • 女性主义 
  • 社会学 
  • 女权主义 
  • 女权 
  • 社会/人类/心理 
  • 社会 
  • 玛丽彼尔德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对性别议题的探讨

从文化叙事的角度揭示将女性排除在权力之外的深层文化结构

探寻“厌女症”背后的文化根基

◎ 编辑推荐

“你无法将女性轻易置于一个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架构里,你必须改变架构本身。”

《女性与权力》收录了比尔德两篇关于女性与权力的演 讲稿。在这两篇演讲稿中,作者从历史上的文学作品和现实情境中挑选了一些案例,来解释女性与权力的关系是如何在文化中被构建的,并指明权力的定义本身就已经将女性排除在外。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在政治、商业领域中成功的女性被视为女强人,她们在无意或有意地扮演一个男性化的角色,同时又排斥这种扮演。除了这少数精英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女性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即她们的声音总被忽略,社会对她们的容错率也更低。作者指出这一问题,并质问目前围绕权力的文化架构,以在更深的层面上引发人们的反思。

◎ 内容简介

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以其睿智的头脑和辛辣的笔调重探性别议题,揭示有权势的女性是如何为历史所对待的。她选取了自古典世界直至今日的众多案例,探寻“厌女症”背后的文化根基,并将讨论引向公共场域中的女性声音、社会文化对女性与权力之关系的预设,以及少数“成功”女性拒绝将自己嵌入男性模板中的努力。

比尔德本身也曾经历过针对女性的歧视和网络上的性别攻击,在对这些个人经验的反思中,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人们的认知中,女性在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权力架构里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那么难道不是权力本身需要被重新定义吗?

◎ 媒体推荐

眼光犀利且机智幽默,这个自封的“吵吵嚷嚷的女人”证明了公共言说不再只掌握在男人的手中。愿她拥有更多的力量。

—— 劳拉·加梅森,《金融时报》

来自一位热诚女性主义者的衷心呼喊,“敢于在公共场合发言”的女性应真正被聆听,这一完全合情合理的吁求提得对极了。

—— 《科克斯评论》

特别让人开眼…… 解释了“厌女症”的机制及它为何如此富有活力。

—— 艾莉芙·夏法克

一份耀眼而有力的宣言。

——《纽约时报》

清晰,料足,颇具颠覆性且机智幽默。

——《旧金山纪事报》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纽约时报书评, PARUL SEHGAL ,https://www.nytimes.com/2017/12/05/books/review-women-power-manifesto-mary-beard.html?smid=fb-nytbooks&smtyp=cur According to Aristotle, women’s voices were proof of their wickedness. Virtue expressed itself in deep, ful...  

评分

▌从《女性与权力》到 MeToo 运动 《女性与权力》初版于 2017 年 9 月,当时#MeToo尚未成为全世界最受关注的话题标签,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哈维·韦恩斯坦”也还只是个成功的电影制片人。而在《女性与权力》正式出版之后不久,强暴和性骚扰等议题就在公共领域得到了空前公开和...  

评分

1 读大学时,我选修了一门《性别研究》课程。然而,选修这门课的初衷并非对“性别研究”的主题有多大的兴趣,而是带着“追星”的目的去的——因为开设这门课程的是骆晓戈教授,她曾经主编的《小溪流》杂志以及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我童年的最爱之一。 没想到,多年以后有缘能在...  

评分

这两篇演讲稿中,作者从历史上的文学作品和现实情境中挑选了一些案例,来解释女性与权力的关系是如何在文化中被构建的,并指明权力的定义本身就已经将女性排除在外。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在政治、商业领域中成功的女性被视为女强人,她们在无意或有意地扮演一个男性化的角色,...  

评分

[P34] How do I get to belong in the discussion? I am sure it is something some men feel too, but if there’s one thing that bonds women of all backgrounds, of all political colours, in all kinds of business and profession, it is the classic experience of th...  

用户评价

评分

很难说Beard在这两篇演说里面给出了多少“学术性的”考察和解读,演说的场合固然不同于研究性著作,Beard也同样无意于此:但重要的是,Beard重申了一个[对任何一个正常人而言都显而易见]的现象:性别不公至今仍然普遍而且严重,一方面是女性的声音从公共场域中消失,而即使是任何表达的尝试也得不到相应而且与男性对等的肯定;另一方面则是根植在骨子里的性别焦虑,对任何试图挑战男性霸权的声音和活动都抱有近乎本能的抗拒和排斥。就结构性的因素而言,厌女这一点倒是从古至今一直没变的恶习。Beard在第二篇里面提出的号召当然是有创见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而是更合理的结构和秩序,正如我们评价一个人,会说是不是个好人,而不是好的男人或者是好的女人。书本身真的非常好,就是价钱有点贵,不过也确实值。

评分

我是全天下最尊重女性的直男

评分

两篇讲稿,略嫌单薄,但词锋犀利,由古及今,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学者的现实关怀。此处聚焦的是西方文化中将女性排斥于公共话语之外,但确切地说,话语只是性别分界的一小部分,只是一旦打开缺口,就意味着“女人应该/不该做什么”的整套规范开始崩塌。书中说“我们是古典遗产的受害者,或是其盲从者”,由此想到,中国人的古典遗产是不一样的,虽有“牝鸡司晨”等说法,但公共领域的话语权与其说受性别支配,不如说受权力地位支配;言辞在中国文化中也不如文字重要,故与西方对应的,是那种阻止女性书写自己的观念,历代多有才女削删、焚毁自己的诗稿,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

评分

两篇讲稿,略嫌单薄,但词锋犀利,由古及今,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学者的现实关怀。此处聚焦的是西方文化中将女性排斥于公共话语之外,但确切地说,话语只是性别分界的一小部分,只是一旦打开缺口,就意味着“女人应该/不该做什么”的整套规范开始崩塌。书中说“我们是古典遗产的受害者,或是其盲从者”,由此想到,中国人的古典遗产是不一样的,虽有“牝鸡司晨”等说法,但公共领域的话语权与其说受性别支配,不如说受权力地位支配;言辞在中国文化中也不如文字重要,故与西方对应的,是那种阻止女性书写自己的观念,历代多有才女削删、焚毁自己的诗稿,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

评分

“厌女症”背后到底是怎么样一群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