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年出生于新泽西的纽瓦克,著名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美国艺术与文学院院士,作品融合了荒诞主义、存在主义和悬疑小说等元素,为其赢得了令人敬畏的声誉。奥斯特著作等身,被视为美国当代最具创新性的小说家之一,曾获法国 美第奇文学奖,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美国约翰•克林顿文学杰出贡献奖,并多次入围都柏林文学奖、布克奖、福克纳小说奖等,作品已被翻译成四十余种文字。他编剧的电影《烟》于1996年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和最佳编剧奖,2012年,他成为第一位纽约市文学荣誉奖的获得者。
.
李鹏程/译者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做过报纸记者、杂志编辑,现为图书编辑。已出版的译作包括《白宫往事》《4 3 2 1》《世界简史》等。
当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困守孤城的人们将如何存在。
.
为了寻找失踪的哥哥,安娜来到了一座孤城。这里的一切事物甚至记忆都在慢慢损毁、分解、消失。有人发明了种种新奇的自杀方式,也有人竭尽全力地寻找着一线生机。从直觉惊人的伊莎贝拉、哥哥的同事法尔到沃本之家的维多利亚,安娜经 历了一段段不同寻常的流浪与爱情,也承受着种种的失去与别离。她决定写一封长信,把这里仅存的事,告诉远在过去世界的“你”。
.
【评论推荐】
奥斯特先生会在最显而易见的地方设置惊奇,用最出人意料的巧合来推进故事。在一个比塞利纳笔下更黯淡的世界里,他仍然希望安娜坚韧、勇敢、为生存所必需的不文明之举而感到抱歉,并且充满希望。——《纽约时报》
许多地方让人回想起奥威尔的《1984》。奥斯特在书页间创造出了一个如此真实的所在,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国家,也许就是我们自己的城市。——《亚特兰大期刊》
曾有个有心做音乐的朋友跟我聊起他对音乐的看法,认为音乐不仅需要表达冲动,还得创造一个世界。文学也如此,尤其在一些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作家不像狄更斯、巴尔扎克那样直接描摹社会万象,也不常常像艾米莉•勃朗特那样创造浪漫激情、荒凉梦幻却不脱离真实...
评分中文版的封面上印着“许多段落让人联想到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读之前小小好奇了一下,因为印象中奥斯特是个比较轻盈的作家,太聪明了,文字或情节里随处可见亮点,但是缺乏下笨功夫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厚重。读了小说,果然,和《一九八四》没有可比性。 《末世之城》译...
评分 评分现在的我,理智审慎、三思而行。我不想变成别人那样。我目睹了幻想把他们变成了什么样子,我绝不会允许那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鬼语人总是在睡梦中死去。有那么一两个月,他们会挂着诡异的微笑走来走去,周身散发着一种古怪的超然之光,仿佛他们已经开始消失了。这些迹象都是显...
评分前面非常惊艳,魔幻的迷宫般的城市,仿佛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废土般世界。后面就不知道写的是什么鬼了。一看成书年代是冷战末期,大概这就是一个还有点稚嫩的作家对敌对势力的有些幼稚的幻想,说什么美国版《1984》实在是言过其实。最惨的是翻完才发现几年前已经买过一个版本了……
评分后《1984》时代毫无创新的拙劣重复,在反乌托邦和灾难设定之间摇摆不定,文学作品中隐喻的使用要着眼于对当下或历史的敏锐洞察,这本显然是没有的,情节上的精彩纷呈也没有(对严肃作家最低限度的要求),保罗·奥斯特大失水准的一次尝试…
评分前面非常惊艳,魔幻的迷宫般的城市,仿佛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废土般世界。后面就不知道写的是什么鬼了。一看成书年代是冷战末期,大概这就是一个还有点稚嫩的作家对敌对势力的有些幼稚的幻想,说什么美国版《1984》实在是言过其实。最惨的是翻完才发现几年前已经买过一个版本了……
评分三星半。感觉和《在地图结束的地方》一个套路,先用力构建一个奇艺世界,陷入困境,暂时得救,再次遇险,终遇到好人,突破自我。
评分虎头蛇尾,金句频出反而抢了故事的戏,韩寒上身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