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引用《齣版說明》的內容。
李斯(約前二八四—前二〇八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人,輔佐秦王統一六國,任丞相,明法度,定律令,推行「書同文」政策,為中國文字後來的發展確立瞭標準與規範。李斯的小篆也成為後世書法所遵循的經典範式。
【按】原《齣版說明》見於封二,通篇用繁體字,為便閱讀轉為簡體,未更改內容。
《嶧山碑》,又稱《嶧山刻石》,前段秦始皇刻辭為秦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一九年)登嶧山(今山東鄒縣)所刻,後段秦二世詔書則是秦二世元年(前二〇九年)所刻。原石後被焚毀。五代時南唐徐鉉有《嶧山刻石》摹本,北宋淳化四年(九九三),鄭文寶根據徐鉉摹本重新刻石立於長安國子學,稱「長安本」。鄭文寶摹刻的嶧山碑現存於西安碑林。
《嶧山碑》一般認為是丞相李斯所書。李斯(約前二八四—前二〇八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人,輔佐秦王統一六國,任丞相,明法度,定律令,推行「書同文」政策,為中國文字後來的發展確立瞭標準與規範。李斯的小篆也成為後世書法所遵循的經典範式。
今傳摹刻本《嶧山碑》,用筆藏頭護尾、筆筆中鋒,綫條挺拔圓勁、勻稱玉潤,是小篆中「玉箸篆」的典範,曆來受到學篆者的推崇。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名為放大本,實際上單字尺寸比大紅袍還小。被誤導瞭。圖你紙大嗎?
评分我的篆書入門臨摹帖
评分20181203 新增豆瓣條目 20190111 通臨結束
评分20181203 新增豆瓣條目 20190111 通臨結束
评分名為放大本,實際上單字尺寸比大紅袍還小。被誤導瞭。圖你紙大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