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形狀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藝術史 藝術 哲學 美學 美術史 藝術理論 藝術史書單 藝術理論
發表於2025-04-17
時間的形狀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或許對藝評傢和藝術史傢「沒什麼用」但對創作者來說受益匪淺的書。如果Kubler生在當代,或許影響力會更大,儘管沒有找對入口的時機(那也不是可以奢求而來的),但卻為後來的藝術創作者們找到瞭另一種看待藝術史的方式——非線性的編年史,而是立體化的空間史觀。每個創作者都在為問題找到新的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問題和Span是有限的,但潛力或許是無限的。眼下創作的條件,和思考自己在藝術史中的位置與關係是一再會有藝術傢試圖去突破和產生創造之處。就像康德日復一日的規律性其實是要透過那一小時的散步時間,從看似最古闆和無趣中跳脫齣創意。藝術的前衛不是從無到有的自負和毛頭小子的叛逆,而是基於對傳統透徹認識之上,與創作者自身要解決的問題息息相關。(翻譯很爛)
評分浮皮潦草地讀完,有點啓發,有點意思。有空重讀。
評分不是很能讀懂,但是某些句子頗有啓發,比如對藝術史的鏈條式比喻
評分庫布勒的形式序列和連鎖解法在於分析風格接近的作品時先構造不同序列再進行研究,他反對一種涇渭分明的進化模式·,而將文化發展“想像成具有縴維狀維管束”,用漸進的方式將風格變化編織起來。從原作和接近原作的復製品以及變化中的復製品中找到某一種傳統在不同時期的發展。美術史寫作中時間的綫性與風格變化的非綫性形成的張力,同時也區分和排除一些影響風格的外部因素(贊助人趣味、城市民族、殖民文化)。但一個迷惑,似乎庫布勒說的原作和所有復製品是一種風格的變奏,任何風格最後都是找尋迴到原作的過程,就像他說的時間,第一時刻之後就是慣常的重復。閱讀過程不斷想到復興與曆次復興。美術史是一種視角的選取,來自不可預知的變化和多樣化。感覺是一本散文(?)一些語氣很奇怪。
評分skim
喬治·亞曆山大·庫布勒(1912.6.26-1996.10.3),美國藝術史傢。庫布勒生於好萊塢,但他大部分的學習生涯是在英國完成的。他首先去西儲學院念高中,隨後進瞭耶魯大學,在那裏獲得瞭藝術學士和藝術碩士學位,導師是藝術史傢亨利·弗西林(Henri Focillon)。從1938年開始,庫布勒在耶魯任教。在1999年,獲得威廉剋萊德赫特勛章。他最重要的著作是《時間的形狀》(The Shape of Time: Remarks on the History of Things)。《時間的形狀》一書齣版於1962年。
1962年,耶魯大學的一位名叫喬治·庫布勒(George Kubler)的教授寫瞭一本叫做《時間的形狀》(The Shape of Time,耶魯大學齣版社)的書,在當時的美術史、人類學和語言學等領域中得到相當大的反響。書中的一個主要提議是對美術史的“形狀”進行反思。在他看來,以風格發展為主軸的美術史敘事不過是十八和十九世紀學者們的發明。這種敘事無一例外地把美術形式的發展描述成為“濫觴期—成熟期—衰落期”的三段式係列,其結果是把匯閤瞭不同時段和藝術形式的一部美術史建構成若乾這種係列的硬性綜閤。在庫布勒看來,這種以生物的成長、衰老和死亡為比喻的曆史敘事是相當幼稚的,隻是代錶瞭美術史學科剛開始係統化時的思想水平,到瞭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已極為陳舊。新一代的學者必須拋棄這種簡單的“生物模式”(biologicalmodel),以更復雜、嚴密的曆史敘事取而代之。《時間的形狀》就是他的這種反思的結果。——巫鴻
Kubler的《时间的形状》(the Shape of Time)写就于1962年病中。1960年代的艺术史在象征学和形态学的两极中摇摆。审美是形式还是意义,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题或许时至今日还未能解决。Kubler绝对不是要抛弃意义去做一个绝对的形式主义者。康德审美理论中没有目的的目的性...
評分方闻的《心印》(Images of Mind)、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的《被遗忘的真迹》以及巫鸿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几本书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共通点——影响程度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先后引用到了George Kubler的这本The Shape of Time。在1963年出版伊始...
評分Kubler的《时间的形状》(the Shape of Time)写就于1962年病中。1960年代的艺术史在象征学和形态学的两极中摇摆。审美是形式还是意义,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题或许时至今日还未能解决。Kubler绝对不是要抛弃意义去做一个绝对的形式主义者。康德审美理论中没有目的的目的性...
評分方闻的《心印》(Images of Mind)、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的《被遗忘的真迹》以及巫鸿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几本书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共通点——影响程度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先后引用到了George Kubler的这本The Shape of Time。在1963年出版伊始...
評分方闻的《心印》(Images of Mind)、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的《被遗忘的真迹》以及巫鸿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几本书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共通点——影响程度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先后引用到了George Kubler的这本The Shape of Time。在1963年出版伊始...
時間的形狀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