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哲學傢、美學傢、法蘭剋福學派左翼主要代錶,被西方譽為“新左派哲學傢”。
著有:
《愛欲與文明——對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學探討》
《單嚮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
《理性與革命》
《批判哲學研究》等。
赫伯特(1898-1979),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这本书声称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补充”马克思主义。 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对于“左翼”不能只单纯的理解为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总也有一部分人是持着激进...
評分【原文写于2015年10月,给冯师的读书报告】 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中对社会理论及文学艺术的考察立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马克思有关个体自由解放的立场,意图以此达到一种对资本主义乌托邦的怀疑和解构。在马尔库塞看来,当代世界的文明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由启蒙理性引...
評分 評分人的自由和幸福的命运受制于肉体和精神、自然和文明共同的斗争本能。这本能使弗式的俄狄浦斯、莎翁的哈姆雷特能够给我们一个具体的形象,这形象之所以能够再现我们面前,使当今的我们还能为之一震的原因无非是性欲的自我升华。这本能无论从客观和主观来看都使得性欲转变成...
評分【阅读方法】想推荐先看译后记,再重头通读,可能会更理解马尔库塞本文的宗旨 2017年夏,毕业,室友南下,收拾行李时留下一本书,强行送给我 三年来,读了三遍,今天才敢写下一点作为完结 第一遍读我就被绕进了哲学的世界,想到在校有一次去哲学院听讲座,教授讲得很好,到学生...
與其說頗有收獲,倒不如說被三兩句學人圈子的晦澀風格時時打醒。前篇一大堆略顯纍贅的弗洛伊德理論批判,除瞭加強瞭生死本能和升華理論的社會批判視角以外,還通過中篇將弗洛伊德納入海德格爾-柏拉圖-黑格爾-尼采的思想史框架的方法來點明工業社會中愛欲的失落。海德格爾對康德《判斷力批判》的美學發揮,則為愛欲的重新形而上化和理論化找到瞭強相關的哲學觀點。最終呼應開頭的“額外壓抑”的概念引入,找到革命的新形而上學。馬爾庫塞對社會運動的鼓舞是一大亮點,其實若停留在理論審美的旨趣上倒有更多的意味。文明的辯證法、人的迴憶,以“額外壓抑”的概念與工業社會的現實狀況接洽;而非壓抑性社會和本能的自主釋放,則為重迴生死本能的自我平衡提供的潛能,既有存在主義的意味和尼采主義的迷狂,結尾還增添瞭嚮死而生的美學餘韻。
评分好吧,真心,老馬很能扯。
评分附錄關於新佛洛依德修正主義的批評反而比較好懂,先看的話更能提挈全書。
评分好吧,真心,老馬很能扯。
评分本書標誌著馬爾庫塞從黑格爾(否定性即對現實持批判態度是黑格爾哲學區彆於實證哲學的基本精神)走嚮瞭弗洛伊德。愛欲解放論,愛欲包括性欲等一係列生命欲望,它可以使個人獲得一種全麵持久的快樂,勞動隻有以滿足愛欲為目標纔能遠離異化,勞動的解放就是愛欲的解放。作為一般文明要求的現實原則是為瞭剋服缺乏、從事勞動和造就文化,它帶來的基本壓抑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代錶特定文明階級統治利益而對愛欲所強加的壓抑則是基本壓抑之外的為維持特定統治形式(物質資料分配方式和生産物質資料的勞動組織方式)所必需的額外壓抑,是一種操作原則。文明的發展本該為消除壓抑創造瞭條件,但在現代發達工業社會中壓抑反而變本加厲,這是操作原則和額外壓抑的結果。解放愛欲、消除壓抑不會顛覆文明本身,隻會推翻現行社會的統治秩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