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
著有:
《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理性与革命》
《批判哲学研究》等。
人的本能需要的自由满足于社会文明是相抵触的,因为进步的先决条件的克制和延迟这种满足。 本人一向看书喜欢先看正文,结果一开始接触这本书看的有点累,多看了几遍,才读懂了,那么读此书要联系到马尔库塞所提出的”哲学的重要功能是对存在的批判“这一断言,因此本书大部分篇...
评分人的自由和幸福的命运受制于肉体和精神、自然和文明共同的斗争本能。这本能使弗式的俄狄浦斯、莎翁的哈姆雷特能够给我们一个具体的形象,这形象之所以能够再现我们面前,使当今的我们还能为之一震的原因无非是性欲的自我升华。这本能无论从客观和主观来看都使得性欲转变成...
评分从1941年发表《理性与革命》到1955年发表《爱欲与文明》之间的十四年,被研究者们认为是马尔库塞的学术沉默期。(投身于美国反法西斯战争,关注和参与现实政治,不同于霍克海默小圈子等人在哲学与现实政治之间的批判距离)这一时期,一些新的现实形势和新的理论阐释开始...
评分从1941年发表《理性与革命》到1955年发表《爱欲与文明》之间的十四年,被研究者们认为是马尔库塞的学术沉默期。(投身于美国反法西斯战争,关注和参与现实政治,不同于霍克海默小圈子等人在哲学与现实政治之间的批判距离)这一时期,一些新的现实形势和新的理论阐释开始...
评分读完这本书,不得不叹服弗洛伊德构思之精妙,其观点较富于启发意义,但从根本上,我却是不认同他把性欲拔高到如此高的高度,因为如此,则有把人贬低为普通动物的可能。以下是我对本书的批判: 一、论性欲的产生 我认为,性欲并不完全是由性欲本身引起的。 只有极少数...
存在是伟大的拒绝
评分好吧,真心,老马很能扯。
评分本书标志着马尔库塞从黑格尔(否定性即对现实持批判态度是黑格尔哲学区别于实证哲学的基本精神)走向了弗洛伊德。爱欲解放论,爱欲包括性欲等一系列生命欲望,它可以使个人获得一种全面持久的快乐,劳动只有以满足爱欲为目标才能远离异化,劳动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作为一般文明要求的现实原则是为了克服缺乏、从事劳动和造就文化,它带来的基本压抑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代表特定文明阶级统治利益而对爱欲所强加的压抑则是基本压抑之外的为维持特定统治形式(物质资料分配方式和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组织方式)所必需的额外压抑,是一种操作原则。文明的发展本该为消除压抑创造了条件,但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压抑反而变本加厉,这是操作原则和额外压抑的结果。解放爱欲、消除压抑不会颠覆文明本身,只会推翻现行社会的统治秩序。
评分关于弗的引申和阐述为多,非批判性,重视存在和无意识,“文明的定点即压抑的顶点”。
评分附录关于新佛洛依德修正主义的批评反而比较好懂,先看的话更能提挈全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