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自我与社会

心灵、自我与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乔治·H·米德,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奥伯林学院。1887-1888年进哈佛大学深造、1888-1891年留学欧洲,曾在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进修心理学、生理学和哲学。1891-1894年与杜威同时任教于密歇根大学,结成密友。1894年随杜威到芝加哥大学任教授,并一道形成美国实用主义最重要的派别——芝加哥学派,1901年杜威离开该校后接任哲学系主任,直至逝世。其教学声望卓著,但著述不多,其同事和学生在他死后将他的讲稿、速记稿和札记等加以编辑整理出版、主要著作有:《当代哲学》(1932)、《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19世纪思想运动》(1936)、《行动哲学》(1938)。

赵月瑟,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负责“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等哲学人文经典的编辑工作。主要译作有:《波普尔思想自述》、《心灵、自我与社会》、《当代美洲神学》、《有约束力的关系》、《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合作)等。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乔治·米德
出品人:
页数:347
译者:赵月瑟
出版时间:2008年6月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45074
丛书系列: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新版)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乔治·米德 
  • 哲学 
  • 米德 
  • 社会理论 
  • 社会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作者米德是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本书展现了米德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是他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米德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社会心理学及相关哲学流派的研究主题。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看过五遍了,很喜欢。现在回头想想,觉得自己受文化影响也是很大的:东方文化培育了我的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因此在阅读米德的这本书时,感到亲切自然。 这本书探索人的自我意识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形成人类社会。说说对我有启发的地方吧: 1. 语言对于人的自我意识形成...  

评分

读《心灵、自我与社会》有感 不想用生硬死板的语言来写这一篇关于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的感想。因为我认为的社会学是很杂囊括各个方面知识的,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我的思维也非常的跳跃,感想也很多,可能我的理解不一定对,但是有感总比没感强,大家笑纳吧…… 阅读米德...  

评分

两类事物:一类是存在并且对所有人有同样价值;一类随某些个体而变的事物。 当某人被麻醉时,世界对他来说是不可及的。 同样,睡眠使人们对世界是不可及的。 达尔文:意识先于行为存在。 米德:意识是从这种行为中突现的;意识绝非社会动作的前提,社会动作倒是意识的前提。...  

评分

评分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有关符号相互作用论的书,现在只读了第一篇,因为这本书本身就是由课堂笔记和米德的手稿构成,不是米德自己对自己观点的一种系统化的组织和阐述,所以读起来着实很费力,有的地方可能有其自身的逻辑,但在我读起来就好像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为了尽量克服语言...  

用户评价

评分

經過了學霸的講解後,開始了解米德的牛X之處啦~

评分

这本书我真正有用所以会有兴趣也所以会认真读的部分大概五分之一。那个时候的心理学和社会学都还没有从哲学当中脱离母胎,所以读起来是三者的混合。这个黑皮的系列都是经典巨著,可是米德在他们当中是显然的寂寞者。嗯,就是这样。

评分

读不懂也读不动,米德老师我对不起你。(你就没什么专业书是看懂的吧摔!!

评分

先简单翻一遍,发现涉及的东西出乎意料的多,留到课后再看。 书的前半部分总感觉没办法进入米德的讨论框架中,不论是概念的理解,还是问题的展开,都感觉没缘分。书的后半部分画风突变,从微观直接跃到宏观,读起来经验感就多多了。 总体上还是对于整个讨论所处的脉络认识不清,然后对上世纪初的写作方式不太适应,但隐约能感到和很多其他社会学理论,甚至现象学的关联,值得以后再重读一遍

评分

米德有点悲观主义。他和华生彻底行为主义的“笑看风云”完全不同。他们都试图解释,还有一颗救世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