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勒卡雷,原名大卫·康威尔,1931年声誉英国。18岁被英国军方情报单位招募,担任对东柏林的间谍工作;退役后在牛津大学攻读现代语言,之后于伊顿公学教授法文与德文。1959年进入英国外交部,同时开始写作。1963年以第三本著作《柏林间谍》一举成名,知名小说家格林盛赞:“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间谍小说!”从此奠定文坛大师地位。
勒卡雷一生得奖无数,包括1965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爱伦坡奖,1964年的英国毛姆奖、James Tait Black纪念奖,1988年获颁英国犯罪推理作家协会(CWA)终身成就奖,即钻石匕首奖(另外在1963年与1977年两次获颁匕首奖),以及意大利Malaparte Prize等等。2005年,CWA更是将其最高荣誉“金匕首奖中之奖”授予勒卡雷。至今已出版20部作品,已有11部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勒卡雷以亲身经历,加上独一无二的写作天赋,细腻又深刻地描写神秘而真实的间谍世界,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两难的道德处境、暧昧的善恶定义,内容富含这里,情节引人入胜,读来欲罢不能,不愧为享誉全球的大师级作家!
有时候,背叛不为别的,它是一种本能。
一个外勤人员的告密搅动了英国情报机构“圆场”得之不易的平静,原来圆场十几年来一直潜伏着苏联情报头子卡拉安插的双面间谍,且是圆场四位高层中的一位。乱局之下,已被迫退休的史迈利奉命出山。锅匠,裁缝,士兵,水手,究竟谁是幕后主使?记忆力像计算机一样好的史迈利钻进尘封的故纸堆中寻找蛛丝马迹,逐渐将真相抽丝剥茧,终于解开了卡拉设置的“最后一个聪明的结”……
原文出处:http://www.douban.com/review/1047355/,该文字经danzhu同意转载并修改过。 忍受着我不太喜欢的翻译风格和译林恶俗之极的封面,终于在南京回上海的火车上看完这本在手边放了好几年的书。 这本书在国外,特别是英国应该非常出名,BBC 70年代拍的同名电视...
评分 评分在读到这版之前听到的几乎都是关于董译的好评……而今终于拜读,就此举几个例子吧。 一、句式奇特的: 全世界坏人到处都在糟蹋我们的时代 ,你为什么要帮他们 ? 斯蒂德 ·阿斯普莱叫他是童话中的教父 。 二、明显译错的: 我们不用水手,因为与士兵同韵。(应为“与裁缝同...
评分 评分董乐山的翻译还是很可以的,起码还读得下去,只是进入情境比较困难。
评分圆场新老派势力更迭,常驻站剥头皮组点路灯组巫术白厅莫斯科,冷战谍报混杂着办公室政治,线索众多,人物横行,代号一个接一个,身份背后又隐藏着身份。其实捋一捋就是三件事,一找巫师,二搞清捷克事件,三也就是所有线索的收官,找鼹鼠。擅写人,结构也漂亮,一张最完美的银丝蜘蛛网,随时扯出一条支线都够好看:塔尔和心碎的克格勃情妇,研究组女王从未真正发生的战争,一代金童老去的萧索与上位者骨子里的混不吝和野心勃勃,几度起伏的沉默卡拉。和我们的谍战故事相比,勒卡雷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他对高贵的个人品质的坚持(甚至男人们对爱人也都总有骑士般的护卫责任感)。像我这样习惯了苏联老大哥做派的,心狠手黑已经成为了不假思索的本能反应,对这种贵族式的天真而高尚的荣誉观,实在是忍不住摇头,也不由得钦佩
评分新版电影越看越像煤渣。
评分圆场新老派势力更迭,常驻站剥头皮组点路灯组巫术白厅莫斯科,冷战谍报混杂着办公室政治,线索众多,人物横行,代号一个接一个,身份背后又隐藏着身份。其实捋一捋就是三件事,一找巫师,二搞清捷克事件,三也就是所有线索的收官,找鼹鼠。擅写人,结构也漂亮,一张最完美的银丝蜘蛛网,随时扯出一条支线都够好看:塔尔和心碎的克格勃情妇,研究组女王从未真正发生的战争,一代金童老去的萧索与上位者骨子里的混不吝和野心勃勃,几度起伏的沉默卡拉。和我们的谍战故事相比,勒卡雷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他对高贵的个人品质的坚持(甚至男人们对爱人也都总有骑士般的护卫责任感)。像我这样习惯了苏联老大哥做派的,心狠手黑已经成为了不假思索的本能反应,对这种贵族式的天真而高尚的荣誉观,实在是忍不住摇头,也不由得钦佩
评分电影版改编的地方不算很多。就是换了下香港以及打乱了时间顺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