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村治

华北村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李怀印
出品人:
页数:392
译者:
出版时间:2008-7-1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61147
丛书系列:中国乡村社会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李怀印 
  • 农村 
  • 中国乡村研究 
  • 社会学 
  • 社会史 
  • 历史 
  • 基层社会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利用河北省获鹿县的历史档案,探讨了19世纪晚期以及20世纪早期中国的乡村治理,细致地描述了村民们在治理村社及与国家打交道时的日常实践。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本文以河北获鹿县的历史档案为材料,对当地晚期直至民国这一段时期的乡村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传统的乡村治理和现代的村政建设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在乡村治理方面以村的田赋征收为考察对象,详尽地考察了各个具体环节。在村政建设方面,考察了晚期和北洋时期...

评分

本文以河北获鹿县的历史档案为材料,对当地晚期直至民国这一段时期的乡村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传统的乡村治理和现代的村政建设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在乡村治理方面以村的田赋征收为考察对象,详尽地考察了各个具体环节。在村政建设方面,考察了晚期和北洋时期...

评分

本文以河北获鹿县的历史档案为材料,对当地晚期直至民国这一段时期的乡村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传统的乡村治理和现代的村政建设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在乡村治理方面以村的田赋征收为考察对象,详尽地考察了各个具体环节。在村政建设方面,考察了晚期和北洋时期...

评分

本文以河北获鹿县的历史档案为材料,对当地晚期直至民国这一段时期的乡村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传统的乡村治理和现代的村政建设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在乡村治理方面以村的田赋征收为考察对象,详尽地考察了各个具体环节。在村政建设方面,考察了晚期和北洋时期...

评分

本文以河北获鹿县的历史档案为材料,对当地晚期直至民国这一段时期的乡村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传统的乡村治理和现代的村政建设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在乡村治理方面以村的田赋征收为考察对象,详尽地考察了各个具体环节。在村政建设方面,考察了晚期和北洋时期...

用户评价

评分

学学人家怎么写学术史回顾吧,知识树没建立以前如何登台授课?惭愧吧你

评分

以华北这个腹地为对象,分析了晚清到民国时期农村治理的制度变迁。作者认为帝国对农村的管辖和统治既不是直接统治也不是经济学家们常认为的委托代理关系,也不是公社式的自治,而是国家威权和农村居民参与的为了共同的公共利益而形成的一系列内生性制度安排,即作者认为的“治理”。这些正式和非正式的规范集具有内聚和稳定性(稳态均衡),而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日本人都力推这种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结合的模式向正式的外加的制度变革,而共产党实际上是加快和强化了这一进程。

评分

以后惩罚学生,就把学生绑在椅子上,强迫他读这种研究。

评分

补分,不脱乃师的窠臼,反倒更加芜杂,某师曾对我说,很后悔去年夏天请他来北大讲课,完全没有达到预期

评分

本书澄清了很多迷思:1.关于前近代(帝制时代)中国的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的关系:既有对立也有合作,而非一味对抗,李怀印把这种这种地方非正式治理方式为“实体治理”;2.关于中国农民的行为模式,他们同时受到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当时所处状况和外界的制度环境、惯例、话语(类似于布迪厄“惯习”)两方面影响(理性选择+道义经济学);3.关于20世纪早期村庄政治的变化,认为当地村社精英的领导角色在20世纪早期有明显的连续性,而非中断。村庄话语层面的分析:总的趋势是全国性、官方的话语和价值标准逐步取代地方性的话语和价值观,但传统的模式依然很强大。总结:非正式、非制度化的地方治理模式根植于中华帝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以及相应的儒家意识形态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