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专讲读和写的书,设定的拟想读者是中学生,也包括教学环节另一端的中学教师,最初登载于《中学生杂志》,1934年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曾多次重印。
全书以故事经营,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优点,在囊括“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陈望道序语)的同时,也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历史氛围,书中讨论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今天重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据“写在前面”整理)
近两年,我开始喜欢写作,因为这个爱好,换了心仪的工作,生活也变得充实起来,更重要的是,亲密关系的质量也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倍,因为写作使我内心充盈,也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可以说,写作改变了我的生活。 很多人羡慕我文笔好,有的也会问我怎样才能写出像样的文字...
评分没我想象的那么好,也许是因为和现在的语文教学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吧。不过看了这本书,我倒是知道那时候的文化界真的是普遍的左倾了。里面颇有些“劳工神圣”的味道,最典型的是周乐华辍学去做了工人,他父亲还非常鼓励,认为他能在劳动中学到更多的东西。现在谁还这么想,一定会被认为是脑子秀逗。
评分阅读的时候无数次想到:以后小孩要上小学学语文的时候,一定要让ta好好看看这本书。很多不错的教育引导方式,但是成年人阅读起来有些枯燥。
评分这本书竟然没有被列为学生必读材料吗……
评分彼时战火纷飞,经济凋敝。学生们在小学就读过三国,学过论语。遇到生字知道要去查字典,辞源。进入初中后系统的学习经典文学,诗词的构造,句法篇章结构,“读书”的声调诀窍,修辞手法,作文的原则,鉴赏的视角等等。“读书贵有新的。” “获得了一点文学的遗产。”。如今世界和平,上语文课只需抄抄生词,纪录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作文就是背模板。活生生的把有趣变成了折磨。真想把这本书糊在以前所有语文老师的脸上。
评分中学生看是极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