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方仲先生的学生黄启臣先生将梁先生的著作重新整理,交由中华书局整体出版。文集之一、二、三,是将分别曾由中华书局、中州古籍出版社、广州人民出版社三家出版的论文集以及一些未刊稿重新编排,确定了三个主题,分别是:明代赋役制度、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论,这样的处理较以前单纯以论文集命名的方式更显主题明确。两部名著:《明代粮长制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收入文集之四、之五。将未刊之梁方仲先生《中国经济史讲义》和《读书札记》整理出来,分别列为文集之六、之七。对难以收入三个主题中的文章,归入之八杂稿中。梁集共八种。
“粮长”一词,对于系统学习过明清史的人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了。从粮长的字面意思就不难看出,这个职位是管理粮食的。传统的教科书中是这样说的的:以一万石为率,设粮长一名,负责征收、解运粮食到制定粮仓。教科书中对粮长的解释已经很清楚了,而且史料中也的确是这样记载...
评分“粮长”一词,对于系统学习过明清史的人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了。从粮长的字面意思就不难看出,这个职位是管理粮食的。传统的教科书中是这样说的的:以一万石为率,设粮长一名,负责征收、解运粮食到制定粮仓。教科书中对粮长的解释已经很清楚了,而且史料中也的确是这样记载...
评分“粮长”一词,对于系统学习过明清史的人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了。从粮长的字面意思就不难看出,这个职位是管理粮食的。传统的教科书中是这样说的的:以一万石为率,设粮长一名,负责征收、解运粮食到制定粮仓。教科书中对粮长的解释已经很清楚了,而且史料中也的确是这样记载...
评分“粮长”一词,对于系统学习过明清史的人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了。从粮长的字面意思就不难看出,这个职位是管理粮食的。传统的教科书中是这样说的的:以一万石为率,设粮长一名,负责征收、解运粮食到制定粮仓。教科书中对粮长的解释已经很清楚了,而且史料中也的确是这样记载...
评分梁sir的神作,确实,只能用神作来称呼之,不论史料的丰富度,问题的提出,写作框架,甚至背后的社会科学训练,都难以匹敌,以至于粮长研究到目前为止真正的成果可能也就这一本再加上小山正明的一篇论文,而且小山那篇还没有突破梁的框架。不是说这个领域太冷僻,而是一开始起点...
一拖再拖,就是三四年。一寸光阴一寸金,今日事,今日毕。
评分明初設立糧長制度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證國家稅糧征收,穩定地方社會秩序,完成統治體系的建構。糧長可以免除賦役,減免刑罰,甚至可以出入為官,頗為榮耀。隨著社會秩序趨於穩定,王朝對糧長制度的重視程度不斷降低,基本歸屬於地方管理。另一方面,糧長履行其職責的難度卻越來越大,解運方式的轉變導致解運成本的提升,民戶逃逸,征收量無法達標。糧長一職則儼然成了一個負擔,明初的永充制變為輪充和朋充,由一般地主擔任,淪為中小農攤派;糧長的區域也不斷減小,甚至併入了里甲之中。一條鞭法實行之後,縣府直接征稅,幾乎宣告糧長制的衰亡。制度演變和社會變遷完美結合。
评分以明代粮长制度演变透视王朝兴衰,粮长建制之初是为防胥吏腐坏,征收田税之用,虽非正式编制,但在明初期其所辖范围可达上万户,通过解运皇粮还享有面见圣上的殊荣,运气好点还能成为达官显宦,往往由地方有财势的大地主担任,随着帝国迁都,胥吏腐败,苛捐杂税日益繁重,粮长从肥差变成烫手山芋……
评分由于原版已经停印了 所以买的影印版 质量一般。 说说内容 粮长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存在于明朝 有其自身的特点 同时也见证了明王朝的辉煌与没落。粮长制为洪武朝经济复苏 赋税的征收起到关键的作用 而随着土地兼并 工商业的发展 粮长制度也做着相应的调整 其主体从大地主转变为中小地主(以至于自耕农)为主 最终导致了农村经济的崩溃以及明朝末期赋税制度的瓦解。
评分这样厚实的史料,写出如此薄的著作——清晰的问题意识,以及完美的制度史建构。大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