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華,曾獲2006年度中文文學創作獎小說組季軍、第32屆青年文學獎小說高級組亞軍。現為《字花》編輯、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員、出版團體「廿九几」成員。
2008年出版首本小說集《失蹤的象》,集合了十七個有關失蹤、失卻、錯失、消失與迷失的故事。書名來自一首夏宇的詩。
阿象失蹤了。鯨魚馬戲團在一夜之間消失。可林在世貿大樓倒塌那天離家出走。圓生失去他的臉孔。六號床病人也失去了他的記憶。對於O城的人來說,不斷的失去,彷彿是長大的必要條件。
十七個短篇小說,或許都是同一個故事,如同M.C. Escher《向上與向下》那道走不完的樓梯,繞著一個巨大的空洞行走,無始無終,不斷循環
「表現了『現代人』的畸零性。敘述結構的策略與結構,頗見匠心。關心當前『現代』世界中的不公義和弱小者日常性的被害,尤其令人動容。」
── 陳映真先生(第32屆青年文學獎小說高級組評語)
「花非花,愛麗絲不是愛麗絲。兩個香港女子的現代都市故事,平常得悲哀。文字乾淨俐落而少廢話。」
── 黃子平教授(2006年度中文文學創作獎小說組季軍評語)
「《失蹤的象》裡面大部分的小說也跟電影和文學作品有關,有時引述,有時改寫。這除了展現一個文化青年的興趣和品味,也揭示了他如何築構自己的『阿根廷』,一個想像的他鄉/家鄉。」
── 董啟章先生(《失蹤的象》代序)
如果单因为书名的话,是不会买的,因为那会让我想起村上春树的《象的失踪》(而看到《大象》那篇的时候证实了想法。) 但问题是书名旁边印了的作者名。于是这个似曾相识的书名和平凡到变得反而特别起来的作者名排在一起时,不知怎的就吸引了我。 这本是在铜锣湾G.O.D的书店买...
评分如果单因为书名的话,是不会买的,因为那会让我想起村上春树的《象的失踪》(而看到《大象》那篇的时候证实了想法。) 但问题是书名旁边印了的作者名。于是这个似曾相识的书名和平凡到变得反而特别起来的作者名排在一起时,不知怎的就吸引了我。 这本是在铜锣湾G.O.D的书店买...
评分如果单因为书名的话,是不会买的,因为那会让我想起村上春树的《象的失踪》(而看到《大象》那篇的时候证实了想法。) 但问题是书名旁边印了的作者名。于是这个似曾相识的书名和平凡到变得反而特别起来的作者名排在一起时,不知怎的就吸引了我。 这本是在铜锣湾G.O.D的书店买...
评分如果单因为书名的话,是不会买的,因为那会让我想起村上春树的《象的失踪》(而看到《大象》那篇的时候证实了想法。) 但问题是书名旁边印了的作者名。于是这个似曾相识的书名和平凡到变得反而特别起来的作者名排在一起时,不知怎的就吸引了我。 这本是在铜锣湾G.O.D的书店买...
评分如果单因为书名的话,是不会买的,因为那会让我想起村上春树的《象的失踪》(而看到《大象》那篇的时候证实了想法。) 但问题是书名旁边印了的作者名。于是这个似曾相识的书名和平凡到变得反而特别起来的作者名排在一起时,不知怎的就吸引了我。 这本是在铜锣湾G.O.D的书店买...
兩天內把書讀完了,很喜歡,很喜歡。只嫌篇章太少,一下子讀完了,幾時再有下一本結集呢?
评分这本书在”一个故事里面,又嵌入了另一个故事,仿佛是没完没了的故事。” O城的孤独者都不是以完整的人物形象出现,他/她/它们毫无例外地消失在自己的故事中,但翻开另一个故事,他/她们又再次出现。书里的人物、情节就像莫比乌斯环一样,不需跨过某个边缘,便能彼此联系。 的确,O城,就是我们的城市。 作者用带有疏离感的文字如隔江观望般讲述了O城之事,或如实以告或加以修饰,我不得而知。由此,我边阅读边想象,因想象的扩大,进而也产生了一种疏离感。我想,作者创造的疏离感和读者接收到的疏离感也许并不相同,但却让我以更合适的距离来了解发生在O城里有关“孤独”、“失踪”、“逃离”、“不安”......这些事。此外,平和的文字气质让人在阅读时获得安静的庇护,这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很难得的。
评分还是可以看到构建故事的功力
评分缥缈,孤独,而不哀伤。
评分purchased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