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屋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曆史 俄國史 流放製度 西伯利亞 俄羅斯 俄國 世界史 非虛構
發表於2025-02-07
死屋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本書主旨一言以蔽之,即流放者們受懲罰後,將西伯利亞政治化瞭,“他們把西伯利亞不僅塑造成瞭一個流放和懲罰之地,還塑造成瞭一個反抗和鬥爭的舞颱”——作者的曆史敘述,則將當時的西伯利亞流放製度本身政治化瞭。雖然他寫的是流放製度,但其實大體上隻關注一類特殊的流放者,那就是沙皇統治下的政治犯。書中突齣瞭刑罰政策與殖民計劃之間的矛盾,點明流放不僅無法實現統治者的目的,最終還適得其反。這當然是有力的控訴,但也不算新見,倒是漏掉瞭一點:作為刑罰的流放製度,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先更嚴酷的肉刑、酷刑的替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俄國國傢構建中的問題。這一點對比《規訓與懲罰》、《緻命的海灘》這些對英法刑罰製度的刻寫,可以更明顯地看齣來。不過無論如何,這本書能在國內順利齣版就已值得慶幸瞭。
評分丹尼爾·比爾,英國倫敦大學皇傢霍洛威學院高級講師。本書讀下來,應該說是《古拉格群島》的前傳,是描寫沙俄時期,沙皇將罪犯、政治犯和波蘭人流放到西伯利亞的過程。作者著力描寫瞭流亡過程中的各種殘暴的故事。著力描寫瞭12月黨人在反抗沙皇鬥爭失敗之後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故事。這些故事流傳在各種小說之中。作者通過對於這些小說中關於流放的描寫,對沙俄後期的暴政進行瞭深入的描寫和刻畫。在書中除瞭流放之外還描寫瞭鞭笞的刑罰。作者描寫的這些內容,如果我們迴顧中國古典時代的話,就會發現這些故事並不存在於沙俄時期,在中國的帝製時代也存在類似的故事。比如王陽明在反抗劉瑾失敗之後,被朝廷進行廷杖,最後被流放到貴州。類似的故事不絕於書,但是中國好像很少去描寫類似的故事。當然,這些故事如果寫下來,也不過是君主專製的罪惡罷瞭。
評分1.整個流放史呈現的仍是俄羅斯文化中的兩麵性,有罪之人被逐齣歐洲部分,來到荒涼的亞洲,但隨後亞洲部分又變成瞭希望所在,於是原本的放逐失去瞭意義;2.在這個過程中,刑罰的部分始終在“展示”與“隱藏”之間搖擺,為福柯在《規訓與懲罰》中的理論提供瞭現實支撐。原本標榜仁慈,同時又可以拓荒,從而一石二鳥的流放製度,最後卻成瞭積纍天怒人怨的火藥桶;3.政治犯們以死抗爭,換來流放製度在世界範圍的廣泛關注,歐洲其他國傢開始拒絕俄國方麵的引渡要求,因此得到保護的人物當中包括瞭列寜和約瑟夫·斯大林;4.再然後,到西伯利亞流放製度隨著沙皇俄國的終結而消亡,一些老布爾什維剋得到瞭比較沙皇監獄和蘇維埃監獄的機會……
評分理性冷寂的敘述口吻,絲毫不高深艱澀,西伯利亞這座大型開放式牢獄,三百多年懲罰與殖民交織的曆史,最洗刷認知的是一直以來以愛與犧牲著稱的十二月黨人的妻子,有被刻意浪漫化嫌疑,也許這段史實真正充滿悲情而浪漫色彩的是:被淹沒與扼殺的訴求卻在西伯利亞得到瞭新生,社會差異得以消弭,他們用有限的資金建立微型的社會保障製度,還發展教育研究等成為推動當地發展的關鍵力量,帶著鐐銬實現愛國主義與共和的理想,成就瞭新的社會形式的雛形;稍感遺憾的是句號劃在尼古拉二世,布羅茨基或是阿赫瑪托娃之子他們流放情況如涉及的話,正可與前幾章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等作傢相應,當然紅色一章也確實屬於需要另起一行論述的話題瞭
評分作為布爾什維剋黨鞏固自己的閤法性和使十月革命獲得認可的文化運動的一部分,在20世紀20和30年代,國傢級齣版社齣版瞭大量紀念革命前的美化政治犯和犧牲精神的書籍。迴憶錄、曆史研究和檔案文件建立瞭一套沙皇壓迫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振奮傢譜,這套傢譜將蘇維埃勢力的勝利錶現為與暴政進行鬥爭的高潮。西伯利亞流放的曆史成為一個聯係俄國的新統治者與19世紀60年代眾多的傑齣激進分子(如車爾尼雪夫斯基)以及19世紀20年代的十二月黨人的重要紐帶。前政治苦役犯協會在1921年成立,並開始齣版《苦役與流放》雜誌,該雜誌緻力於記錄政治流放者和苦役犯的經曆。然而,就在布爾什維剋黨人強調西伯利亞流放者的犧牲和沙皇俄國的暴政時,他們將自己的對手、持異見者和舊製度的殘餘勢力投入瞭勞改營,其規模可能會超齣沙皇刑罰管理人員的想象。
丹尼爾·比爾(Daniel Beer),英國倫敦大學皇傢霍洛威學院高級講師。他是《變革中的俄國:人文科學和自由主義現代性的命運,1880—1930年》(Renovating Russia: The Human Sciences and the Fate of Liberal Modernity, 1880–1930)一書的作者。
俄國流放製度的溯源之作!
探尋影響現代俄國民族心靈乃至曆史未來的流放之地!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丹尼爾·比爾運用19世紀的新聞報道、官方報告和俄國小說,為讀者呈現齣瞭西伯利亞流放製度的殘酷性及其囚犯悲劇性又鼓舞人心的命運。
☆近代俄國史上諸多大人物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列 寜都有流放西伯利亞經曆,流放製 度如何塑造近代俄羅斯民族的心靈以及影響俄國曆史的命運?
☆2017年坎迪爾曆史奬大奬作品,入圍2017年沃爾夫森曆史奬、2017年普希金俄語圖書奬和2017年朗曼-今日曆史圖書奬,被評為《泰晤士報》、《旁觀者》、《BBC曆史》和《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年度圖書。
⊙內容簡介
西伯利亞被稱為“沒有屋頂的大監獄”。從19世紀初到俄國革命,沙皇政權將超過100萬名囚犯及其傢人流放到烏拉爾山以東的西伯利亞。本書生動刻畫瞭普通罪犯和政治激進分子、農奴製和村莊政治的受害者、追隨丈夫和父親的妻子與孩子的曆史,以及逃犯和賞金獵人的曆史。
本書啓用瞭俄羅斯歐洲部分和西伯利亞檔案館中大量此前不為人知的一手資料,講述瞭沙皇俄國奮力管理其可怕的刑罰殖民地的故事,以及西伯利亞對現代世界的政治力量的重大影響。
⊙媒體&名人推薦
☆錶述精湛,扣人心弦……全書生動描述瞭種種關於罪與罰、贖罪、愛和可怖暴力的驚人與悲傷故事。書中人物包括專製者、殺人者、賣淫者、英雄。這是一部絕妙的佳作。
——西濛·塞巴格·濛蒂菲奧裏
☆我們很難去想象這個在沙皇統治時期地獄般的西伯利亞刑罰殖民地。這部曆史著作描繪瞭一幅生動、恐怖的圖景……該書極其引人入勝,富於真實事例和逸聞軼事。
——大衛·阿羅諾維奇,《泰晤士報》
☆關於沙皇統治時期西伯利亞流放製度的傑齣新曆史著作……令人信服地將西伯利亞置於19世紀俄國乃至歐洲曆史的中心。
——《經濟學人》
☆采用瞭大量資料……這些豐富的材料,造就瞭這部有著細微細節的曆史著作……它把“西伯利亞”這個名字的可怕之處變得如此生動、如此清晰。
——《紐約時報書評》
16世纪末,俄国冒险家叶尔马克·季莫费耶维奇率领队伍翻过乌拉尔山,开始了俄国向西伯利亚的扩张,俄国人的层层推进是势不可挡的,到了17世纪中后期,几乎已经完全占领了西伯利亚。随着俄国的目光转向了东方,他们惊奇的发现无论是皮毛生意、贵金属开采,还是定居农业,西伯利...
評分这里才是自己特殊的、无比丑恶的世界;这里有自己特殊的规章制度,自己的服装,自己的风尚和习惯,以及毫无生气的死屋,这样的生活是别处所没有的,人也是很特别的人。我要描写的就是这特殊的一角。 ——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 这句话出自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
評分 評分发表于11月4日《经济观察报》,题为《西伯利亚的阴影》,略有删节。 近年来俄国殖民东方问题在欧美的俄国史学界炙手可热。与这一问题紧密相关的西伯利亚流放刑罚史因而也受到格外关注。仅2016—2017年两年里,就有三部英语专著问世:诺丁汉大学教授萨拉·巴德科克(Sarah Badco...
評分死屋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