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星球

病毒星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作者 卡爾·齊默(Carl Zimmer),知名科普作傢,在耶魯大學教授科學和環境寫作。他寫過多本廣受歡迎的科普作品,包括《演化》《在水的邊緣》《萬物身刻》等,曾於2007年摘得美國國傢科學院科學傳播奬(The National Academies Communication Award),這一奬項是該領域的桂冠榮譽。

譯者 劉暘(桔子),畢業於北京大學,後於芝加哥大學取得分子、遺傳及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九三學社成員,科學寫作者、記者,科學鬆鼠會成員,果殼網吱扭App主編。與他人閤著齣版《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一百種尾巴或一韆張葉子》《冷浪漫》等作品,另有譯作《共情時代》《永生的海拉》等。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卡爾·齊默
出品人:理想國
頁數:168
译者:劉暘
出版時間:2019-4
價格:4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957143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科普 
  • 病毒 
  • 生物學 
  • 醫學 
  • 科學 
  • 微生物 
  • 理想國 
  • 新知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69%的人攜帶瞭一種緻癌病毒,當事人卻不知道。

★止咳糖漿除瞭給感冒患者心理安慰以外,更有一定幾率導緻心悸甚至死亡。

★人類在本質上不過是一堆不斷混閤、閃轉騰挪的DNA,8%的片段還是來自病毒。

★病毒帶給我們死亡與傷痛,也帶給我們生命與未來。

★生病時你總想著擺脫病毒,讀完這本書你會感謝病毒。

-------------------------------------------------------------------------------

早在人類齣現之前,病毒就占領瞭這顆星球,曆經高溫、酷寒或乾旱等極端條件,到現在病毒仍然無處不在,抗生素或感冒糖漿等最近用來對付它們的小玩意,更是無法傷及病毒毫發。

病毒在我們的DNA裏留下瞭豐富的信息,人類DNA片段中8%來自病毒,說它們是我們親緣有點遠的祖先也不為過。但是要小心,這些休眠在人類DNA中的片段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復蘇,重新組織成活躍的病毒。

病毒並不總是麵目可憎,人類吸入的氧氣裏,有1/10是病毒惠予的。被視為宮頸癌罪魁禍首的HPV,其實男女通吃且分布廣泛,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都與人類和平共處。病毒在不同宿主間穿梭,有一定幾率攜帶上一部分宿主的基因片段,然後插入到下一位宿主的基因裏,在你感嘆人類或其他物種多樣性的時候,彆忘瞭其中也有病毒的一份功勞。

不可否認,病毒也是自然創造的冷血殺手。甲流、埃博拉、SARS,這些病毒讓人類措手不及,它們本來隻攻擊蝙蝠、老鼠或鳥類等,怎料自然演化無意之間將人類寫進瞭病毒的黑名單。盡管疫苗不斷更新,但演化的力量讓病毒一次次地突破我們的防綫。

這本書會讓你重新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係,認識人類在萬物中的位置。

-------------------------------------------------------------------------------

在這本100多頁的書裏,齊默完成瞭其他作者用500頁的篇幅都得卯足瞭勁纔能達成的目標:揭開生命日常的麵紗,重塑我們對它們最本質部分的認知。——《華盛頓郵報》

《病毒星球》的寫作簡潔而優雅,齊默在書中探索瞭病毒在其他地球生命的演化中發揮的關鍵作用,講述瞭科學傢近來如何揭開病毒身上隱藏的驚天秘密……從普通感冒到巨型病毒,這是一本讓人著迷、發人深省的病毒科普讀物。——《衛報》

我是齊默的死忠粉,《病毒星球》也讓我過足瞭癮。這本書頗具思想深度,敘述準確,一頁頁翻下來讓人漸入佳境。齊默有種神奇的能力,他在講述關於自然的新奇故事的同時,能更新你對自然的想法和理解,並且始終做到科學準確。——理查德·普雷斯頓,《血疫 : 埃博拉的故事》作者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据理查德·普雷斯顿的《血疫》一书改编的同名美剧正在热映,埃博拉病毒的威力,让人闻之色变。可是普雷斯顿推荐的《病毒星球》一书却让人爱不释手,黑色的封面上绘制着五彩缤纷的病毒,看上去萌萌的,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天马行空的宇宙星辰呢。同是讲病毒,科普作家卡尔·齐默简...  

評分

据理查德·普雷斯顿的《血疫》一书改编的同名美剧正在热映,埃博拉病毒的威力,让人闻之色变。可是普雷斯顿推荐的《病毒星球》一书却让人爱不释手,黑色的封面上绘制着五彩缤纷的病毒,看上去萌萌的,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天马行空的宇宙星辰呢。同是讲病毒,科普作家卡尔·齐默简...  

評分

一、病毒(Virus)名词的起源: “病毒”这个词是自相矛盾的,承自罗马帝国,当时的意思是蛇的毒液或者人的精液。它原本就包含了两面性,一面是能给予生命的物质,另一面则代表致命的毒液。病毒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致命的,但它们也赋予了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创造力。创造和毁灭...  

評分

2020注定成为历史上浓重的一笔。2020使全中国的所有人对病毒有了新的认知,但或许不应该只停留在对病毒的恐惧上。从网络社交的谣言四起到身边人的仓惶不安,仿佛所有人对COVID-19都谈虎色变。人类的认识从最初的烟花草野病毒到如今的COVID-19,其间古老的天花病毒、西班牙大流...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病毒帶給我們死亡與傷痛,也帶給我們生命與未來。

评分

創造與毀滅。大緻也說明瞭我們這代人(上世紀末到當下時)所時聞的,幾大傳染病毒的特性,人類基因與病毒緊緊糾纏,還有形似之處。譬如有些病毒無法消滅,竟來自於人與人的不人道行為。

评分

獅子捕殺野牛是食物鏈的優勝劣汰,總感覺病毒對宿主群體也是差不多的,哪些100%殺死宿主/主要滅青壯年的品種,肯定在進化中被博弈策略淘汰,想起瞭《自私的基因》;人類作為一種哺乳動物,已經和病毒組成瞭難以分割的混閤體。移除瞭身上的病毒基因,我們可能根本無法活著從子宮裏生齣來。人身真的就是個臨時組裝起來的“樂高”,藉給我們住一住,不免有點感慨佛陀說的:”人雲身是假,我曰身是真,藉此假麵孔,廣種菩提因”

评分

創造與毀滅。大緻也說明瞭我們這代人(上世紀末到當下時)所時聞的,幾大傳染病毒的特性,人類基因與病毒緊緊糾纏,還有形似之處。譬如有些病毒無法消滅,竟來自於人與人的不人道行為。

评分

2020025: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病毒科普,正如作者所說,病毒是生與死、創造與毀滅的結閤體,因此在對病毒的機理、突變及其演化進行解讀時,更注重病毒的這種兩麵性。生命起源於病毒,同時生命也總是被病毒吞噬,作者正是通過鼻病毒、流感病毒、HIV、埃博拉、SARS等人類發展曆程中所遭遇的不同病毒的特性著手,探討病毒的不同復製與突變模式,以及病毒如何傳遞基因、如何塑造生命體:原本就並沒有什麼“它們”和“我們”之分——生物在本質上隻是一堆不斷混閤、不斷閃轉騰挪的DNA而已。人類與病毒這種相生相剋的關係還將繼續下去,然而經過一輪輪與病毒的抗爭,人類並沒有學會對其他生命的尊重與敬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