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孩子

寂静的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袁凌
出品人:
页数:482
译者:
出版时间:2019-6
价格:7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21704471
丛书系列:中信大方·袁凌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纪实文学
  • 纪实
  • 非虚构
  • 邊緣的孩子們
  • 袁凌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社会学
  • 文学
  • 寂静的孩子
  • 成长
  • 孤独
  • 童年
  • 心理
  • 情感
  • 成长故事
  • 家庭
  • 梦想
  • 希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寂静的孩子》是作家袁凌历时四年走访、探察、记录、沉淀,全新写就的一部非虚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袁凌将他的目光聚焦到了孩童的身上,他关注当下中国城乡儿童的生存困境,切身感受他们的生存条件、日常劳作和精神状态,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最终完成了这一份关于孩童的生活和人性记 录。

留守、随迁、失学、单亲、孤儿、大病……儿童在困顿与匮乏的境遇中艰难挣扎,却又顽强成长。儿童的生命本应该是奔流的瀑布,自由而快乐,但这些孩子的声音却受制于阶级、地缘、身份的壁垒而无法被传达。《寂静的孩子》就是关于这样一批儿童生存境况的详实记录。打破壁垒,克服距离,在我们的世界里,他们的声音不应如此安静。

【编辑推荐】

2019年,袁凌将这一份长达四年的持续探访记录整理集结,形成了这本沉甸甸的《寂静的孩子》。

我们常说,儿童是未来,儿童是希望。但真正属于儿童的声音,我们却鲜少听到。我们总以为儿童的世界一片热闹,充满可爱的洋娃娃和甜蜜的糖果。但却很少有人真正走近儿童的生活,倾听儿童的悲喜,感受他们的困境。袁凌在探访过程中,曾遇见一个蓝嘴唇病女孩,头一年探访,她写下的名字还像茉莉花瓣一样留在他的笔记本上,第二年再去探访她,就得知女孩已经去世;另一个女孩,在袁凌探访之后第三天她就过世了。这些生命像水迹一样悄悄蒸发,无人知晓,如果无人报道,就永远被抹消。

袁凌说:“如果说到有什么是这样的探访与写作无法抵达的,就是孩子们的生活意义本身、他们的生命本身。相比之下,我们的文字是无力的,只能传达有限的一部分内容。我们也无力实质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无法真正摆脱外人的身份。这也是写作者的宿命。”但反过来看,这也正是《寂静的孩子》的意义和价值——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本身都是重要的存在,记录下他们的生活,走近倾听他们,传达他们生命喧腾的声息,和无处不在的温润。这就是最重要的意义。

【名人推荐】

“袁凌桌上,长时间地放过一张照片,是矿难中死者的遗照,头浸没在血泊里。他没能帮到这家人,就让这照片日夜盯视着他。我也采访过尘肺病人,矿难幸存者和留守儿童,无能为力时,不得不脱身出来。他不,他不允许自己转过头去,就好象他活着对死者是个亏欠,他些微的幸福对苦难之人是个亏欠。他的写作,是浸没在这些人的命运里,活上一遭,以作偿还。”

——柴静(著名作家、媒体人)

我读过袁凌的许多文字:从他当记者时的汇报memo,到新闻报道;从他的散文、诗歌到小说,他的追求无时不在,他独特的、有着乡土气息和极强表现力的优美文字给我深刻印象,他对社会底层的关注和认知使我敬佩。他的新闻作品追求新闻当下性与写作永恒性同在,对新闻人和文学人都是启发——毕竟,我们生活在这个沉甸甸的时代!

——胡舒立(著名作家、媒体人)

袁凌的语言和叙事,因对大地生活的凝神关注而绵密细致,如清泉缓流,点滴注入,持久涤荡。人物因此充满情感并富于层次,乡村也因此重又恢复它的丰盈、灵性和坚韧的生命力。

——梁鸿(著名作家、学者)

袁凌的写作,始终直面底层社会的冷与无奈,冰刀般地划破时代表象之华丽。在众多写作者都调脸不顾脚下这块土地之凉薄时,他依旧扑匐其上,尽其体温以图敷热那些悲寒之生命。

——野夫(著名作家)

在袁凌构造的世界中,可以取消虚构与非虚构、城市和乡村的差别——这就是文学中的世界,就是用文明的语言建造的城市。

——黄德海(著名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写作即拯救,至诚则无惧死亡。袁凌对死亡的凝视,不仅是庄子式的敲骨诘问,还透着对时代的审视、对人性的沉思。这是写作者更广大的视野,死亡将以复活重现,受难也在唤醒悲悯和善。这是袁凌向死者偿还的债务,替我们所有人。

——叶匡政(著名媒体人)

作者简介

袁凌,1973年生于陕西平利。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著名作家、记者。曾获得2012、2013腾讯年度特稿和调查报道奖,暨南方传媒研究两届年度致敬。在《花城》《上海文学》《小说界》《作家》《天涯》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数十万字。已出版《青苔不会消失》《我的九十九次死亡》《我们的命是这么土》《从出生地开始》等书,其中,《青苔不会消失》获新浪好书榜2017年度十大好书、2017新京报·腾讯年度华文好书暨年度致敬作家。《世界》获得2018年南都十大好书。另曾获得腾讯书院文学奖2015年度非虚构作家,归园雅集2014年度散文奖等。《寂静的孩子》是其2019年最新非虚构作品。

目录信息

第一辑:异乡
裁缝机和大富翁
北京五环外的最后日子
“王子”和四个“公主”
车间里的母女
破碎的蛛网
花房少年
第二辑:阴影
给妈妈的情诗
寻找回来的温润
没有故事的地方
被城市惊吓
雪山脚下的夜
第三辑:大病
无权长大的少年
血疑
驴皮记
到灯塔去
屋檐下的冰
不敢骑马的牧羊少年
第四辑:留守
一个人的课堂
红泥小屋的炉火
米热古丽的声音
针脚编织的时光
自从离别后
为了告别的团聚
第五辑:单亲
脚踝上的重量
河西走廊的月光
造屋记
黄色流苏的房子
热带的忧郁
学前班的十七岁少年
第六辑:远方
大洪水的记忆
米亚赛尔的身量
国境线上的童年
“联合国”家庭
大峡谷的八兄妹
带我到山顶
沙漠边沿的阿比达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幸福的童年也许都类似,而不幸的真有万千种。《寂静的孩子》大体上正是按照这“不幸”的大门类来组织的:有和父母一起流落异乡,四处辗转,躲避对“低端人群”的清理的;有从很小年纪就生了严重慢性病,因而家底在多年里不断被掏空,甚至债台高筑的;也有远离父母,在老家和老...  

评分

留守、随迁、失学、单亲、孤儿、大病……儿童在困顿与匮乏的境遇中艰难挣扎,却又顽强成长。儿童的生命本应该是奔流的瀑布,自由而快乐,而这些孩子,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性格显现却并不全然符合儿童的天性:生病的孩子身体虚弱无力,生命力被疾病抽走;留守的孩子过早承担过于沉...  

评分

评分

评分

#大方共读# 首先说下,本人一直非常喜欢中信出版的书,中信书店作为经管类图书市场排名第一,彰显了公司高瞻远瞩的企业文化精神和显著的文化软实力。大方作为其子公司,又以纪实类文学为重点创作,显示出中信出版超出同类公司的时代思考力。 《寂静的孩子》——乍一看像一部恐...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容易。看得揪心。为写作者的亲历点赞。

评分

第一次感觉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句多么残酷的话

评分

初读袁凌的书是在几年前,他的那本《我的九十次死亡》以克制、平静的文字记录了他与采访对象们一次次经历的死亡与离别。不同于总去宣告时代“传奇”的其他媒体,袁凌的文字在记录时代的同时难能可贵地保留了一份人文的关怀(尽管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关怀使得写作者的视角无法更为深入的剖析作品背后的重大问题)。如果说,《我的九十九次死亡》是一张关于生命限度的黑白底片,那么《寂静的孩子》这部作品则是袁凌予以世界的另一种温柔。

评分

三星半。可能是豆瓣评分极高,读完不免与预期有落差;但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写作范式和我预期的不同。我不知这在国内是否属于普遍现象,但本书的“非虚构写作”,看起来偏向“写作”二字,仔细分辨还能看出它其实延续自以往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脉络,而在我的理解中,“非虚构文学”却需要某种基于理论素养的洞察,就像《桑切斯的孩子们》那样。借用袁长庚兄的话说,是“在经验深处穿行”,那次我还提到一个问题:“记者需要成为一个人类学家吗?”现在看来,我期望他是的。当然,本书中有精巧的比喻、节制的笔触和干净的文笔,但归根结底,这些是修辞,虽然采访了全国各地的留守儿童,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有同情而少洞察,也许作者像马凌诺夫斯基那样,只蹲守一个村庄长期观察还更好。

评分

不容易。看得揪心。为写作者的亲历点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