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作者:(美)埃德加﹒斯诺
出品人:
页数:461
译者:董乐山
出版时间:2005-12
价格:3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602073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斯诺
  • 报告文学
  • 共产党
  • 西行漫记
  • 红军
  • 中国
  • 传记
  • 西行漫记
  • 旅行纪实
  • 中国地理
  • 历史记录
  • 文化探索
  • 个人见闻
  • 20世纪中国
  • 西北地区
  • 自由行
  • 社会观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1905-1972) 美国密苏里州人,22岁时奔赴远东,他在中国定居12年,研究中国和汉语,在北平燕京大学教过书,他的有些学生朋友后来成了中国领导人。作为驻中国、缅甸、印度和印度支那的一名记者,他先后为《芝加哥论坛报》、《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等报社工作,后来,担任了《星期六晚邮报》的助理编辑。报道亚洲和欧洲的战时及战后时局,成为被广泛引用的中国、印度和苏联问题专家。他著有11部书,其中包括《为亚洲而战》、《人民在我们这边》、《复始之旅》、《今日红色中国:大河彼岸》和《漫长的革命》,他于1972年去世。

目录信息

中文重译本序1938年中译本作者序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 去西安的慢车 三 汉代青铜 四 通过红色大门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 遭白匪追逐 二 造反者 三 贺龙二三事 四 红军旅伴第三篇 在保安 一 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三 论抗日战争 四 悬赏200万元的首级 五 红军剧社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一 童年 二 在长沙的日子 三 革命的前奏 四 国民革命时期 五 苏维埃运动 六 红军的成长第五篇 长征 一 第五次国剿 二 兴国大迁移 三 大渡河英雄 四 过大草地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一 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 死亡和捐税 三 苏维埃社会 四 货币解剖 五 人生50始!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 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 苏区工业 三 “他们唱得太多了”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一 “真正的”红军 二 彭德怀印象 三 为什么当红军? 四 游击战术 五 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 政治课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一 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 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 四大马 四 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一 再谈马 二 “红小鬼” 三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 关于朱德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 路上的邂逅 二 保安的生活 三 俄国的影响 四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 那个外国智囊 六 别了,红色中国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一 兵变前奏 二 总司令被逮 三 蒋、张和共产党 四 “针锋相对” 五 《友谊,地久天长》? 六 红色的天际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昔日他乡如梦乡,回首四顾心茫然 那是一段最璀璨的岁月,那些日子那块土地上的人们,都有着孩子般晶亮的眼睛,纯真而质朴的笑容,简单而纯粹的梦想。 斯诺,这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在那个动荡充满未知的年代,孤身前往被一群称作“赤匪”人们所占据的根据地,用他旁观者...  

评分

从书的封面和“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就断定,这绝对是一本又红又专的政治课本。硬着头皮读了第一篇,果然,实在无法下咽! 后来越读越为斯诺的美式幽默逗乐(他把腼腆内敛的周总理比作小姑娘;他甚至在保安根据地创办“赌博俱乐部”????)、为其白描和叙事的功力折服,以致30...  

评分

评分

《红星照耀中国》是本一直都知道但最近才拿来读的书,阅读的过程有很多的没想到。 (一)没想到这个一九七九年公开发行的旧版本完整保留原稿内容没有删减和修改(比如原稿中对林彪的赞许,只加了“其人后来叛党”的译注),至少说明当时的文化新闻控制已经不是文革时期的神经...  

评分

虽然看的是中文版,但像当时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记述和报道一样,依然能从字里行间带来一种审视历史的全新角度。印象最深的地方有这么几处: 在去安塞的路上:“……接着我们走到了一个巨石围绕、自然形成的可爱的水潭旁边,在这里我遇见了第一个红军战士。……除了一匹身上披着...  

用户评价

评分

前半部分深入采访了当时中共主要领导人,后半本都是党史就没看。

评分

看到红军走完长征就完全无力看下去了。

评分

看完下一跳,虽然主观,但对共产党的认识完全改变,这简直就是一批嬉皮士

评分

断断续续读的,有一段很有感触:斯诺和毛泽东谈话,讲述毛的故事。1919年,26岁的毛泽东去上海送别了那些启程去法国留学的朋友们,独身一人回到长沙,那时候正是冬天,他一个人走了很多路,绕着洞庭湖环行,那时候的他在想些什么呢,他是否能想到他的后半生和这个国家的将来呢。

评分

先民神话般的往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