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埃德加·斯诺(1905-1972) 美国密苏里州人,22岁时奔赴远东,他在中国定居12年,研究中国和汉语,在北平燕京大学教过书,他的有些学生朋友后来成了中国领导人。作为驻中国、缅甸、印度和印度支那的一名记者,他先后为《芝加哥论坛报》、《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等报社工作,后来,担任了《星期六晚邮报》的助理编辑。报道亚洲和欧洲的战时及战后时局,成为被广泛引用的中国、印度和苏联问题专家。他著有11部书,其中包括《为亚洲而战》、《人民在我们这边》、《复始之旅》、《今日红色中国:大河彼岸》和《漫长的革命》,他于1972年去世。
不红不专的一本书,但是这种自传式的描写,让我了解了毛泽东,贺龙,朱德,彭德怀,苏维埃“小鬼”,以及整个“边区政府”各个部门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这种书写方式让人看了没有“抵制”的情绪,其实领导新中国走向胜利的一群人,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会拿火柴棍做赌注,开玩笑...
评分 评分红星闪耀70年——从《西行漫记》看历史题材作品的写作技巧 《西行漫记》的阅读是令人愉悦的,埃德加•斯诺,一个陕北苏区采访将近4个月的美国记者,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
评分从书的封面和“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就断定,这绝对是一本又红又专的政治课本。硬着头皮读了第一篇,果然,实在无法下咽! 后来越读越为斯诺的美式幽默逗乐(他把腼腆内敛的周总理比作小姑娘;他甚至在保安根据地创办“赌博俱乐部”????)、为其白描和叙事的功力折服,以致30...
靠谱的中共西北党史
评分中年还信共产主义是没有脑子,少年不信共产主义是没有热血,唉,那真是一段激情又梦幻的岁月~
评分断断续续读的,有一段很有感触:斯诺和毛泽东谈话,讲述毛的故事。1919年,26岁的毛泽东去上海送别了那些启程去法国留学的朋友们,独身一人回到长沙,那时候正是冬天,他一个人走了很多路,绕着洞庭湖环行,那时候的他在想些什么呢,他是否能想到他的后半生和这个国家的将来呢。
评分在今天读完是很应景的
评分这书的描写真是有爱(哭倒)单纯是“复婚”(指红蓝)这个词就出现了N次,东方出版社这个版本的445页有这么一句话“南京还没有公开承认这次所谓的‘复婚’。他宁可把这关系看成是纳妾,他的行为是否端正还有待证明,而且为了外交的缘故,这种关系在家庭圈子外还是少谈为妙”。。。这种描写30年代出版真的大丈夫?君不知小红特别害羞特别忌讳他和小蓝那些事情呢= =还有里面小蓝真是大傻逼——虽然早就知道但是看到米国人写出小蓝傻逼还是想笑,以及小红比我想的更加苦逼更加不容易QAQ对内得不到小蓝的爱(喂喂)对外得不到西西西皮的爱(哎哎),还要面对那么多纷扰复杂的事情,小红太不容易了!小红一生推QAQ 事实证明,红蓝那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友谊(得不到的爱意?)没有地久天长,但是红色的天际却是一如传说般的到来了,真好QVQ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