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諾(1905-1972) 美國密蘇裏州人,22歲時奔赴遠東,他在中國定居12年,研究中國和漢語,在北平燕京大學教過書,他的有些學生朋友後來成瞭中國領導人。作為駐中國、緬甸、印度和印度支那的一名記者,他先後為《芝加哥論壇報》、《紐約太陽報》、《紐約先驅論壇報》和《倫敦每日先驅報》等報社工作,後來,擔任瞭《星期六晚郵報》的助理編輯。報道亞洲和歐洲的戰時及戰後時局,成為被廣泛引用的中國、印度和蘇聯問題專傢。他著有11部書,其中包括《為亞洲而戰》、《人民在我們這邊》、《復始之旅》、《今日紅色中國:大河彼岸》和《漫長的革命》,他於1972年去世。
本書(原名《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作者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瞭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瞭《西行漫記》的寫作。斯諾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對中國共産黨和中國革命作瞭客觀評價,並嚮全世界作瞭公正報道。全書共12篇,主要內容包括:關於紅軍長徵的介紹;對中國共産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采訪;中國共産黨的抗日政策、紅軍的軍事策略;作者的整個采訪經曆和感受等。由於斯諾在西北紅色區域的冒險中引起的激情和對中國人民的熱愛,他用瞭後半生的幾乎全部精力,對中國問題作繼續的探索和報道。《西行漫記》先後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幾乎傳遍瞭全世界。該書不斷地再版和重印,教育瞭韆百萬讀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為享有盛譽,傢喻戶曉的文學作品。
《西行漫记》的诞生、流传、风行是一个传奇。 1936年6月,31岁的美国人——《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突破严密的新闻封锁深入陕甘宁苏区进行为期四个月的采访。一个外国人,一个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出于职业追求和个人兴趣放下安宁丰裕的生活...
評分"生命旅程,愿智慧之光照耀一生。" 《红星照耀中国》,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埃德加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述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点一滴,描绘了坚忍不拔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熠熠生辉的革命理解。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
評分书的简介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于1936年6...
評分红星闪耀70年——从《西行漫记》看历史题材作品的写作技巧 《西行漫记》的阅读是令人愉悦的,埃德加•斯诺,一个陕北苏区采访将近4个月的美国记者,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
評分从书的封面和“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就断定,这绝对是一本又红又专的政治课本。硬着头皮读了第一篇,果然,实在无法下咽! 后来越读越为斯诺的美式幽默逗乐(他把腼腆内敛的周总理比作小姑娘;他甚至在保安根据地创办“赌博俱乐部”????)、为其白描和叙事的功力折服,以致30...
我畢竟還是沒辦法撇開偏見來看
评分中年還信共産主義是沒有腦子,少年不信共産主義是沒有熱血,唉,那真是一段激情又夢幻的歲月~
评分比想象中好一些。 大概算一本遊擊。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歪國人跑來東方,尋覓印證他們所思所想。彼得海斯勒,比爾波特和斯諾算是同一類人吧,不過這本書的背景要更宏大一些。並且提供給我們另一種視角,給瞭你勾勒時代輪廓的邊界條件。一些官方刻意淡化的史實在書裏也很也找到很多旁證。作者采用的觀察者的視角,算是值得一讀的一本書
评分斷斷續續讀的,有一段很有感觸:斯諾和毛澤東談話,講述毛的故事。1919年,26歲的毛澤東去上海送彆瞭那些啓程去法國留學的朋友們,獨身一人迴到長沙,那時候正是鼕天,他一個人走瞭很多路,繞著洞庭湖環行,那時候的他在想些什麼呢,他是否能想到他的後半生和這個國傢的將來呢。
评分先民神話般的往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