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美]杰弗里·E. 杨(Jeffrey E. Young)
出品人:
页数:404
译者:王怡蕊
出版时间:2019-5
价格:6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1162529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心理
  • 个人成长
  • 自助
  • 性格
  • 成长
  • 性格缺陷类型
  • 调整修复疗愈
  • 童年心理
  • 性格缺陷
  • 性格修补
  • 成长心理
  • 自我认知
  • 情绪管理
  • 心理陷阱
  • 家庭教育
  • 个性发展
  • 心理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是否总把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而委屈自己?

●你是否总觉得最亲近的人其实不够了解你,还总感觉所有人都会离开你?

●你是否发现:无论自己多么成功,你都仍然感到不开心、不满足,或者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生活?

……

我们将这些问题称作“性格陷阱”。

以上性格陷阱是一种始于童年阶段、会影响人一生的行为模式。它源自童年时家人或朋友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比如,被抛弃、批评、过度保护、虐待、排挤或情感剥夺。

性格陷阱决定了我们思考、感受、行动、交际的方式,也会引发强烈情绪,比如愤怒、悲伤、焦虑。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和执业经验,归纳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11种最具伤害性的性格缺陷。针对这些潜藏于内心深处、贯穿我们一生的问题,本书将为你提供非常周密和详尽的方案,并最终帮你疗愈这些童年伤害。

●通过书中的自我测量问卷,让你快速辨识过去伤害的根源与自我伤害的模式。

●结合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精神分析、体验性疗法等,整合出一套极具实操性的改变技术,每种性格缺陷都有清晰的修补路径与解决方案。

●借鉴真实的案例与对话,帮助你克服生活中的长期困扰,摆脱抑郁、焦虑、恐慌,克服不安全感,打破自我伤害带来的恶性循环,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

作者简介

杰弗里·E.杨(Jeffrey E.Young)

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纽约图式治疗研究所主任,纽约和康涅狄格认知治疗中心创始人。

珍妮特·S.克罗斯科(Janet S. Klosko)

纽约州大颈镇长岛认知治疗中心副主任,曼哈顿图式治疗中心和伍德斯托克妇女健康中心资深治疗师。

译者简介

王怡蕊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心理学学士和心理学荣誉学士(一级),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学博士。

澳大利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APA)、澳大利亚心理学协会(APS)会员,积极教养项目(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项目组成员。

具有澳大利亚心理学硕士、博士生督导资质。

从2008年起,在澳大利亚从事临床心理治疗工作。曾供职于澳大利亚的国立医院、心理治疗中心、国际非盈利组织,之后任职于纽约大学上海校区(NYU Shanghai)。2018年开始独立执业。

陆杨

清华大学文学学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精神健康方向社会工作硕士。

美国密苏里州执证临床咨询师(LCSW), 中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自2012年起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先后就职于美国医院的心理行为科、国内儿童医院的社会工作部,现任上海纽约大学心理咨询师。

目录信息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性格陷阱 / 1
复发的讽刺 / 6
认知疗法革命 / 11
第2章 你陷入了哪些性格陷阱 / 16
如何使用计分表 / 17
分数解读 / 19
简述:11种性格陷阱 / 19
第3章 了解性格陷阱 / 24
性格陷阱是如何产生的 / 25
要想茁壮成长,孩子需要什么 / 27
总结 / 35
第4章 屈从、逃避和反击 / 37
三种应对性格陷阱的方式:屈从、逃避和反击 / 38
第5章 如何改变性格陷阱 / 45
改变性格陷阱的基本步骤 / 45
改变的障碍 / 55
第6章 “请不要离开我”:遗弃陷阱 / 61
遗弃问卷 / 64
被遗弃的感觉 / 65
遗弃的循环 / 67
遗弃陷阱的起源 / 69
遗弃与亲密关系 / 75
约会早期的危险信号 / 76
破坏好的恋情 / 77
朋友 / 80
改变遗弃陷阱 / 81
第7章 “我无法相信你”:不信任和虐待陷阱 / 87
不信任和虐待问卷 / 89
被虐待的经历 / 91
不信任和虐待陷阱的起源 / 93
恋爱中的危险信号 / 100
改变不信任和虐待陷阱 / 105
写在最后 / 115
第8章 “我永远也不会得到我想要的爱”:情感剥夺陷阱 / 116
情感剥夺性格陷阱问卷 / 119
情感剥夺的体验 / 120
情感剥夺的起源 / 121
浪漫关系 / 125
关系中的苛求 / 127
对改变的展望 / 136
第9章 “我与周围格格不入”:社交孤立陷阱 / 138
社交孤立问卷 / 139
社交孤立的体验 / 140
工作和感情中的性格陷阱 / 148
写在最后 / 165
第10章 “我自己做不到”:依赖陷阱 / 166
依赖问卷 / 169
依赖的体验 / 170
依赖和愤怒 / 172
依赖和焦虑 / 174
反向依赖 / 174
依赖陷阱的起源 / 175
依赖陷阱的起源之一:过度保护 / 177
依赖陷阱的起源之二:保护不足 / 181
依赖和亲密关系 / 183
约会早期的危险信号 / 183
屈从于依赖陷阱 / 184
改变依赖陷阱 / 186
写在最后 / 197
第11章 “灾难即将降临”:脆弱陷阱 / 198
脆弱问卷 / 200
脆弱的体验 / 201
恋爱关系中的危险信号 / 208
写在最后 / 221
第12章 “我一文不值”:自我缺陷陷阱 / 222
自我缺陷问卷 / 224
自我缺陷的体验 / 225
写在最后 / 256
第13章 “我觉得自己如此失败”:失败陷阱 / 257
失败问卷 / 258
失败陷阱的体验 / 260
写在最后 / 276
第14章 “我总是按你们说的做”:屈从陷阱 / 277
屈从问卷 / 279
屈从的体验 / 280
愤怒的作用 / 285
“我永不让步” :反抗者 / 287
在工作中 / 298
工作中的反抗者 / 301
写在最后 / 314
第15章 “永远都不够好”:苛刻标准陷阱 / 315
苛刻标准问卷 / 317
苛刻标准的体验 / 318
第16章 “我可以得到任何我想要的东西”:权利错觉陷阱 / 338
权利错觉问卷 / 340
权利错觉的体验 / 341
权利错觉的起源 / 346
伴侣选择中的危险信号 / 350
改变权利错觉 / 353
帮助自己克服权利错觉问题 / 354
写在最后 / 366
第17章 改变的哲学 / 367
七个基本假设 / 367
给自己一个愿景 / 369
用同情的方式正视自我 / 373
争取他人的帮助 / 374
选择治疗师 / 376
参考文献 / 37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心理咨询界尤为关注原生家庭或早期经验对个人的影响,他们认为在生命的早期阶段,个体会在和父母的互动中,逐渐建立一种行为反应模式。 行为反正模式一经建立,就会成为我们理解并预测环境、做出生存适应反应以及建立并保持心理安全感的基础。换句话说,我们生命早期形成的行为...

评分

“理想条件下,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尊发展的童年,被家人爱并欣赏着,被同伴接纳,在学校获得成功,受到表扬和鼓励,而非过度批评或排斥。” 可惜,生活不是童话,没有人能够在玻璃雪球的完美世界里长大。随着年岁的增长,童年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但其实如影随形,如同一个放大...  

评分

还是斟酌再三,不能将所有的人格缺陷全甩锅给童年与父母,这于他们而言,也太过残忍,家庭的因素只是部分缺陷的主因和其他缺陷的诱因,但是本书还是能通过问卷和案例(结合使用)有效辨别很多缺陷。 —————————————分界线 第一本让我读到崩溃的书,人性的弱点几近...  

评分

“理想条件下,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尊发展的童年,被家人爱并欣赏着,被同伴接纳,在学校获得成功,受到表扬和鼓励,而非过度批评或排斥。” 可惜,生活不是童话,没有人能够在玻璃雪球的完美世界里长大。随着年岁的增长,童年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但其实如影随形,如同一个放大...  

评分

心理咨询界尤为关注原生家庭或早期经验对个人的影响,他们认为在生命的早期阶段,个体会在和父母的互动中,逐渐建立一种行为反应模式。 行为反正模式一经建立,就会成为我们理解并预测环境、做出生存适应反应以及建立并保持心理安全感的基础。换句话说,我们生命早期形成的行为...

用户评价

评分

遗弃陷阱+情感剥夺+自我失败感+依赖/屈从。远离没有成长意愿的人,因为他们不会主动改变。要设定边界,不让他人的权利错觉伤害或侵犯自己。

评分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533735 看了知乎上王怡蕊老师的推荐后知道此书 | 九十年代出版但几乎毫不过时、具有普适性的自助类书籍... 作者将多种在生活人际中常常出现的issues(symptoms)整理分装为“11种人格陷阱”(本质上是一套套群魔乱舞的的认知-情感-行为模式), 几乎人人都能膝盖中箭。作者认为这些“人格陷阱”主要从原生家庭中发展而来,但可以通过持续、长时间的练习得到改变。书中给出了多样的实际的练习,在专业人士的帮助及其他人类的关爱下食用效果更佳。

评分

想起了朱德庸的《每个人都有病》,人或多或少有些性格陷阱,区别在于自己是否能解决脱离这些陷阱,这本书很好的帮自己识别这些,并提供针对性的认知疗法。推荐。

评分

想起了朱德庸的《每个人都有病》,人或多或少有些性格陷阱,区别在于自己是否能解决脱离这些陷阱,这本书很好的帮自己识别这些,并提供针对性的认知疗法。推荐。

评分

感觉非常不实用的书籍,泛泛之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