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派的转型

先锋派的转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安娜·克兰(Diana Crane),美国著名文化社会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系荣誉退休教授,曾任美国社会学协会文化社会学部主席、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社会学、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等。著有《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中的扩散》(1972)、《先锋派的转型:1940—1985年的纽约艺术界》(1987)、《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1992)、《时装及其社会负载:服饰的阶级、性别与身份》(2000)等。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戴安娜·克兰
出品人:
页数:216
译者:常培杰
出版时间:2019-8
价格:5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77940
丛书系列:凤凰文库·艺术与社会系列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艺术 
  • 文化研究 
  • 先锋派 
  • *南京·译林出版社* 
  • 艺术史书单 
  • 戴安娜·克兰 
  • 美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世纪40年代,随着抽象表现主义的兴起,纽约成为世界先锋艺术的中心。什么是先锋派?为什么是纽约?

戴安娜·克兰以社会学研究视角,再现了1940—1985年美国先锋派的重要转型,条分缕析了这一时期先后兴起的七种艺术风格及其社会背景: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具象 绘画、照相写实主义、模式绘画和新表现主义。从杰克逊·波洛克到安迪·沃霍尔,从高雅文化到大众文化;艺术家、策展人、经销商、收藏家、评论家,博物馆、画廊、拍卖行、艺术学院、公司藏家,形形色色的群体和机构共同构成了复杂又迷人的纽约艺术界。艺术的演变,映照着社会的变革。伴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在光怪陆离的先锋艺术风格背后,隐藏着社会阶层的震荡、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影响。

|编辑推荐|

如果你热爱艺术,欢迎来到纽约。

如果你痛恨艺术,欢迎来到纽约。

☆ 异彩纷呈,重磅先锋艺术家悉数登场,解构纽约艺术界

杰克逊•波洛克丢掉了画架,罗伯特•劳申伯格把颜料泼向自己的棉被,安迪•沃霍尔画下32个罐头……400多位先锋艺术家作为“有特权的局外人”,投身可爱又迷人的纽约艺术界,探索作为社会批评者或审美革新者的可能性。他们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瞠目结舌、莫名其妙、灵魂震颤的艺术作品,同时又拍着你的肩膀说:嘿!别太把艺术当回事,也别太把艺术家当回事。

☆ 双线并行,以社会学视角观照先锋艺术,以艺术演变反照社会变迁

先锋派概念是艺术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先锋艺术连接了抵抗性亚文化和通俗文化,将美学革新传递给文化产业。同时,伴随着大众媒介和消费社会的形成,由工业化引起的不断加剧的社会碎片化亦推动着先锋艺术的发展。现代主义美学传统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世界观,艺术家以此制造反映日常生活困境的视觉隐喻。他们将身份认同的焦虑投射到艺术创作中,建构现实,试图解决与自我、真实及世界的关系。认识先锋派,就是认识当下社会。

☆ 图文并茂,探寻未来艺术新的可能性

精选16幅精美彩插,来自马克•罗斯科、弗兰克•斯特拉等先锋艺术大师的代表作,涵盖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具象绘画、照相写实主义、模式绘画、新表现主义等七种风格,生动呈现风格演变趋势。从反主流文化到熟人圈子,从离群索居的天才到炙手可热的社交名流,先锋派是否像某些评论家所言已经消失了,还是说继续以不同的面目存在?流行音乐、时尚、地下电影、装置艺术、赛博朋克……艺术的未来在哪里?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接触表格脑子就宕机

评分

一接触表格脑子就宕机

评分

侧重于探讨先锋派的理论变革意义,而非探讨先锋派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噱头式理论推动时代变革读物。

评分

卑之无甚高论

评分

艺术社会学视角的学术专著(不是通俗读物),笔法很工整,论证很娴熟。遗憾的是书中大量统计表格的处理存在一些问题,不知是中文版的问题还是原版就有的锅。在我看来,艺术界从来不乏离经叛道之人,却已经不复存在“先锋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