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1882.1.25-1941.3.28) 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夫是伦敦文学界的一个象征。出生于伦敦的伍尔夫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在结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在1895年,她的母亲去世之后,她也遭遇了第一次的精神崩溃。后来她在自传《片刻的存在》(Momen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内萨·贝尔(Vanessa Bell)曾遭受其后母儿子(无血缘关系)乔治和杰瑞德·杜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在1904年她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编辑和文学批评家)去世之后,她和瓦内萨迁居到了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
她在1905年开始以写作作为职业。刚开始是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写作。在1912年她和雷纳德·伍尔夫结婚,她丈夫是一位公务员、政治理论家。她的第一部小说《The Voyage Out》在1915年出版。
普遍认为伍尔夫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和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者。她大大地革新了英语语言。她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有人在一篇评论里讲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海浪》是伍尔夫创作力达到鼎盛时期的作品,出版于1931年。这部高度诗意化、抽象化、程式化的实验作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故事,倒更像是一部由九个乐章构建而成的音乐作品:每个引子都是一篇精致的散文诗,以太阳和海浪的涨落与变迁对应生命的兴衰沉浮;跟在每段引子后面的是六个没有姓氏的、高度形式化的人物在各自相应人生阶段——从儿童时代、学生时代、青春时代、中年时代直到老年时代——的瞬间内心独白。引子与正文互相映射,为读者的感官开辟前所未有的、细致入微的通道,最大限度地接近生命、时间、意识以及感觉的实质。这是一部在现代文学和殿堂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品,时至今日,仍以其精美绝伦的文本结构和诗意盎然的笔调激荡着我们的灵魂。
巅峰时期的一部纯意识流的小说 伍尔夫更像是一位诗人 在时间长河中抓住一些她力所能及的碎片 面对人生的兴衰沉浮瞬间的内心独白 在感官 形态 仪式上最大限度地接近生命之源的作品
评分 评分就像福斯特说的,“她属于诗的世界,但又迷恋于另一个世界,她总是从她那着了魔的诗歌之树上伸出手臂,从匆匆流过的日常生活的溪流中抓住一些碎片,从这些碎片中,她创作出一部部小说。” 初次接触Woolf的文字,不愿受她如雷贯耳的声明的左右,于是径直开始了《海浪》的第一页...
评分六个青年 六个个性 六种人生 一部小说 却没有任何描写 只有对话 海浪里营造的气氛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音乐性极强 实验性极强TVT
评分巅峰时期的一部纯意识流的小说 伍尔夫更像是一位诗人 在时间长河中抓住一些她力所能及的碎片 面对人生的兴衰沉浮瞬间的内心独白 在感官 形态 仪式上最大限度地接近生命之源的作品
我好像有恋物情结,每次读到书中描绘的那些小小物件,盘子碟子树花被风吹鼓的衣服下巴滴下的水,在头脑中把它们想象出来就会觉得特别满足。真是太美的一本书了,整个人掉进了六个人的意识流海洋里,任其飘荡。读到最后有些胸闷,生命终于一天会随着记忆彻底消失,海浪拍岸声声碎。
评分真他妈的文艺到迷路。强烈推荐给忧伤的文艺小清新。
评分单纯从艺术角度来讲是很牛的,但意识流不是每个人都消受的起的。我看得好辛苦....
评分听伍尔夫用联觉唠叨人生是什么
评分单纯从艺术角度来讲是很牛的,但意识流不是每个人都消受的起的。我看得好辛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