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一九一五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一九二四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一九四六年赴美任客座教授。一九四七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一九五二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四十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一九四九年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可以说,本书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冯友兰先生于1946年至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访问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经整理后形成本书。本书有各种语言译本,是西方人学习中国哲学的入门书,在西方影响很大。作者以一本短小精炼的哲学小书,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间充盈着睿智与洞见。本版主要采取赵复三译本,同时参考涂又光译本作少量修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哲学不能为人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它为你提供一个框架,在某个框架下思考行动,人生可以是一个从“是什么”到“不是什么”的明晰过程。冯老师说了,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入潜默。
评分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他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概括的等级。从最低的说起,他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评分看完这本书才觉得吾巍巍中华之古人 牛逼大发了。。。 上个学期很喜欢的克里希那穆提、《与神对话》、《少有人走的路》etc 原来都是古语今说。。。
评分看完这本书才觉得吾巍巍中华之古人 牛逼大发了。。。 上个学期很喜欢的克里希那穆提、《与神对话》、《少有人走的路》etc 原来都是古语今说。。。
评分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开始领悟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