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簡介:
貝迪耶(1864-1938),法國作傢,中世紀法國文學研究傢。他齣生在巴黎,父親是律師。1889年到1891年,他在瑞士的大學擔任法國中世紀文學教授。1893年在法蘭西公學院擔任法國中世紀文學教授。他重點研究法國的中世紀傳奇文學和英雄史詩。1920年入選法蘭西學院院士。
譯者簡介:
羅新璋,1936年生於上海,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係。曾在外文局《中國文學》雜誌社長期從事中譯法文學翻譯工作。1980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2004年初赴颱灣師範大學任客座教授兩年。譯有《特利斯當與伊瑟》《列那狐的故事》《紅與黑》及《栗樹下的晚餐》,撰有《我國自成體係的翻譯理論》《中外翻譯觀之“似”與“等”》《釋“譯作”》及《翻譯發微》。為外語學人編纂之《古文大略》於2006年齣版。
《特利斯當與伊瑟》是法國中世紀騎士文學中一部不朽的傑作。作品講述瞭一個生相愛、死相隨的動人故事,作品以騎士的冒險經曆開頭,主要錶現主人公特利斯當對王後那種刻骨銘心的相思和不避風險的追求。騎士這種“風雅之愛”,開創瞭對女性的詩意崇拜。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人文社新網格本,裝幀並沒有網友們吐槽得那麼差,輕型紙也可以接受,隻是導緻書的厚度大大增加瞭,先挑幾種長期未重版的買瞭。本書對於今天的讀者而言恐怕僅剩曆史意義瞭,一個多小時翻完,所謂的淒美愛情故事完全無法感動我。譯者采取的擬話本式的歸化翻譯雖然展現瞭深厚的語言功底,但各種“蜜友、列位看官”之語實在讓我齣戲。
评分雖是後人整理本,也算是第一次讀騎士文學作品。譯文用瞭擬話本的語體,習慣後竟也另有趣味。
评分翻譯有很多自以為是的地方。
评分雖是後人整理本,也算是第一次讀騎士文學作品。譯文用瞭擬話本的語體,習慣後竟也另有趣味。
评分封麵老氣,與書脊很不搭調,紙張是選用易發黃變舊廉價紙,太不靠譜。沃特豪斯的油畫在眼前浮現,瓦格納的歌劇在耳畔流動,為無數藝術傢提供靈感的傳奇,可媲美《羅密歐與硃麗葉》的悲劇,無奈小說並非齣自像莎翁這等巨人之手。在沒遍讀所有版本前不敢貿然下斷語,卻贊同加斯東·巴利所評論的“好像是古教堂彩色玻璃上的人物,姿態較稚拙,錶情很樸訥,容顔像謎一樣難以捉摸”,終究缺乏同類體裁的比較。法文直譯,比俄譯本轉譯可靠得多,而且頗有話本小說的古典韻味,至於人名音義兼譯是否完全恰當則另議,譯者流露齣自詡心理。為何馬剋王會將侍女白蘭仙當成伊瑟上瞭而不自知?推動情節發展的同時,帶有不可理解的地方,為錶明伊瑟之貞潔,馬剋王可不是隻犯一次糊塗。與其有情人終成眷屬,毋寜愛侶雙雙殉情殞命,浪漫主義極緻的愛情——生相愛,死相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