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科学史 哲学 科学哲学 时间 物理 莱布尼茨研究 德国 历史
发表于2025-02-07
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以传记打底,通过讲述牛顿与莱布尼茨交错的人生,铺陈17世纪对于“时间”的重新发明。惠更斯、胡克与巴尔本等工匠在机械表领域的创新,也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并涉及天文学和物理学的相关成就。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与莱布尼茨的“纯粹理性的观念”,成为推动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两股力量,也缔造了现代社会全新的时间文化。好读易懂。“时间”这个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其他,比如文学创作、意识流、行为知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评分主题是个好主题,但这主题想要同时包含严肃认真的学术探讨和生动有趣的科普过于困难。作者其实花了很大功夫,水平也很高,但有一种两头不讨好的感觉。
评分精确钟表的发明,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发展,让欧洲人开始有了现代的时间观念,还促进了航海的发展,为后来欧洲的殖民运动提供了技术的基础。这种全新的时间观念也影响了同时代的科学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突破。在技术、社会和科学的互动中,我们的现代社会形成了。
评分回过头看,我觉得自己并非翻译本书的最佳人选——毕竟我不大懂现代物理,对科学史和哲学也知之甚浅。于是,我只好用自己对欧洲史的兴趣和力求完美的态度来弥补专业领域的不足。如果有可能再版的话,我会补充一些科学领域的译注,同时改掉几个错别字。希望大家喜欢,欢迎批评指正。
评分双线叙事,原作很赞,翻译很棒!
作者:托马斯·德·帕多瓦(Thomas de Padova),1965年生于德国,曾在波恩和博洛尼亚学习物理学和天文学。他现居柏林,职业是自由评论员。迄今为止,他已发表过《儿童屋学院》、《沙滩篷椅中的科学》、《晚八点后的知识》、《世界的奥秘:开普勒、伽利略与度量天空》、《独自对抗重力:爱因斯坦1915-1918》等。本书是中文世界首次引进他的作品。
译者:盛世同,生于冷战末年,金陵人氏。观天地,品历史,问道求真,克己爱人。虽一文不名,未改初心;纵一无所成,不废鸿志。尝游泰西,现居北京。本书系其初次译作,未完待续。
艾萨克·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围绕时间的本质展开的重要讨论标志着人们对时间的理解发生了根本转变。这发生在机械钟表的精确度跃升的时代:摆钟和精密怀表问世后,私人计时器在大城市的市民阶层中迅速普及。物理学家和科学评论员托马斯·德·帕多瓦借助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引人入胜的传记,铺陈出我们理解时间的历史。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时间是如何在十八世纪来临之际变得无所不在,并成为自然研究的中心课题的。简而言之:为什么近现代(德文“Neuzeit”,本意为“新时间”或“新时代”)是名副其实的。
一旦把莱布尼茨与牛顿并置,读者一定会不由得想到两位科学家的恩怨。有关那场著名的争端,微积分到底是谁首先发现的。在《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这部作品里,德国物理学和天文学家、科普作者托马斯·德·帕多瓦同样在这件事情上大费笔墨,显然他是认为首功应当归于牛顿的...
评分一旦把莱布尼茨与牛顿并置,读者一定会不由得想到两位科学家的恩怨。有关那场著名的争端,微积分到底是谁首先发现的。在《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这部作品里,德国物理学和天文学家、科普作者托马斯·德·帕多瓦同样在这件事情上大费笔墨,显然他是认为首功应当归于牛顿的...
评分一旦把莱布尼茨与牛顿并置,读者一定会不由得想到两位科学家的恩怨。有关那场著名的争端,微积分到底是谁首先发现的。在《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这部作品里,德国物理学和天文学家、科普作者托马斯·德·帕多瓦同样在这件事情上大费笔墨,显然他是认为首功应当归于牛顿的...
评分一旦把莱布尼茨与牛顿并置,读者一定会不由得想到两位科学家的恩怨。有关那场著名的争端,微积分到底是谁首先发现的。在《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这部作品里,德国物理学和天文学家、科普作者托马斯·德·帕多瓦同样在这件事情上大费笔墨,显然他是认为首功应当归于牛顿的...
评分一旦把莱布尼茨与牛顿并置,读者一定会不由得想到两位科学家的恩怨。有关那场著名的争端,微积分到底是谁首先发现的。在《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这部作品里,德国物理学和天文学家、科普作者托马斯·德·帕多瓦同样在这件事情上大费笔墨,显然他是认为首功应当归于牛顿的...
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