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岪與木心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木心 陳丹青 文學 2019 中國 香港文學館 M木心 香港
發表於2025-02-23
張岪與木心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7.23 發現溫故已經齣瞭三本,都沒有買,許是將張岪與先生有關的文章輯錄到瞭一起,變成瞭一本集子。巧在看到友鄰轉瞭序文,次周就到香港齣差趕上書展,僅半小時時間,算是買到瞭。印象裏隻有他們二人的關係最密。他蠻少提到先生,提到瞭就都是些動情的話,於是我一直說去書展買情書。我也很少說到先生,甚至隻認瞭這一位先生。先生仍在主流話語之外,甚至書中提到的BBC紀錄片《文明》(目前已在綫可看),第三集也把先生的段落齊齊裁去,有下載觀看習慣的人,纔有機會留意到他,比如黃覺。這算是什麼默契嗎?閤適的人纔可知曉他?先生也在選擇嗎?想來我也僅會對閤適的人說起先生,也算是我們讀者的默契嗎?
評分裏麵的每一篇文章都讀過。再讀還是感動,幾處淚目。陳丹青文筆有受木心先生影響嗎,簡潔,準確,藏機鋒。《文學迴憶錄》是我的枕邊書、隨時隨處翻開讀幾句,每次都覺得,讀後的自己比讀前變得稍微好一點點……
評分全是熟悉的文章,至少都讀過片段。《守護與送彆》上篇寫得最好,《烏鎮的孩子》次之,《傑剋遜高地》第三。《繪畫的異端》視角新奇,略冗長。《新周刊》的訪談中陳丹青少見地公開講瞭木心與政治——也有可能是在貴國一直不方便——估計內地版會被刪去大半吧;有趣,但也沒什麼驚人之語。幾篇文章一整閤,或可視作木心的彆傳。
評分『很久以前人們都許諾 許諾要是什麼 可以不說』
評分對木心的懷念深情而客觀。“當沒有人理解你時,你自己不要齣來講”。他在自己的身上,剋服這個時代。木心不是寫給群眾看的,他寫給一個人一個人看,不是我們閱讀他,是他閱讀我們。
陳丹青簡介: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期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傢。2000年迴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係列及書籍靜物係列。業餘寫作,齣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草草集》、《談話的泥沼》、《無知的遊歷》等。
「我忽然明白:要和這難弄的傢夥不分離,隻剩一條路,就是,持續寫他。 」
《張岪與木心》——陳丹青緻木心的私房話.
相隔幾個世代的陳丹青與木心於異地相識相知,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係。本書是陳丹青在師尊木心身故後寫成的十萬字文稿。作者以其極盡寫實與簡約的文筆,鄭重坦率而堅拒濫情,寫下瞭對木心最後的守護與送別過程,淒楚動人。書中文字真摯的記錄瞭對木心的觀察、剖析,讀著彷彿經歷瞭木心一生的鬱鬱不得誌;與學生俏皮的對話;對書寫繪畫的執著及洞見。難能可貴的私房話,非常木心,非常陳丹青,現與讀者分享。
「我不想限製篇幅,不願遺漏種種細節。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結,給我上最後一課。」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记得在《局部》里,陈丹青说王希孟的一句,没有想到过两年他就死了(大致是这么一句),同样在这本书里,陈也多次提到木心先生将在多少天后离世。尤其是P16,图片下方最后一句——一年后他就死了那句,我一读到,眼泪就下来。 一直以来我们文学史缺少的就是...
評分 評分看这本书的前半部,内心是很奇怪的,一方面感慨人老了,将死了,生命之路大抵就走的没有那么容易和好看了,另一方面,想起了我爷爷,普普通通的一个农村老人,他儿孙满堂,去世的时候我却觉得那么颓然和不体面,再想到了当那些丁克的人老了快死了,又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如果木...
評分 評分陈老师太敢剖析自己了,真实的有点不似师尊才有的谨慎,当他给木心书写挽联竟有一瞬的自得时。人应该感到羞愧吗?或许,认识清楚自己,认清死亡给我们的一课才是人的至高意识 写木心的死,写木心濒死,死亡,死后,作为一个年轻他二十几岁的人,亦徒益友,丹青写了许多文字,字...
張岪與木心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