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归未来

返归未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锦华,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任教11 年,1993 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电影、大众传媒与性别研究,开设《影片精读》《中国电影文化史》《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曾在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访问。专著十余部,被译为多种语言出版。代表作有《浮出历史地表》《雾中风景》《电影批评》《隐形书写》《涉渡之舟》《昨日之岛》《性别中国》等。

❀ ❀ ❀

王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多年海外经历,往来于中美学界从事教学与研究。著有《小说的时间性与现代性——欧洲成长教育小说叙事的时间性研究》《奥斯威辛之后——犹太大屠杀记忆的影像生产》《美国往事——好莱坞镜像与历史记忆》《穿越时间的纵深——从耶路撒冷到纽约》。发表文章百余篇。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戴锦华
出品人:
页数:303
译者:
出版时间:2019-8
价格:3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66589
丛书系列:三联精选(新)
图书标签:
  • 电影 
  • 戴锦华 
  • 文化研究 
  • 电影批评 
  • 艺术 
  • 2019 
  • 社会科学人文 
  • 对谈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著名电影学者戴锦华和王炎围绕电影议题所做的七次深度对谈。通过鲜活犀利的思想碰撞与文字交锋,他们将个体记忆与银幕现实置于20世纪这一动荡多变的历史长流中,向读者揭示出作为一种特殊叙述语言的电影在“书写历史”与“呈现记忆”的过程中带来的谜题、反思、挑战以及寄望。我们将看到,对历史的叙述也是对未来的勾勒,是打开未来想象的钥匙;最终,电影同我们一起不断返归未来。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大部分主题的讨论中,美国/好莱坞一直以强大的主体身份被一直参照着。本书结合当下数码转型、新媒体等现象提出了也梳理了很多问题,赞同对媒介的研究或是参照不应仅限于传播学的领域里。很遗憾的是,两位学者对这些问题并未进行尝试性的回答,另外希望有多一些的电影片例。

评分

刚翻开书,发现是对话的结构。没敢抱太高的期望。读完了真香了。真的当得起这本书的副标题――银幕上的历史与社会。 对新中国主旋律电影、好莱坞电影的政治隐喻、电影中的“恐怖主义”、胶片电影到数码电影的转型、新中国的影片进口史、间谍类型片以及新媒体时代的电影都做了简明的介绍和评论。很具有启发性,不仅通过电影说明了我们的当下从何而来,也强调了电影对现实的生产。艺术不仅生产乌托邦,更关乎我们的现实。 如何能做到这样清晰,灵活,与时俱进又始终保持着对生活对人的热爱呢。楷模啊

评分

作为读者也会很有话说的对谈集。前半本很好,后半本越来越没意思。对谈是按时间排列的,越近越没啥意思吧。另外戴锦华还是很马左那一套文化分析方式,对电影的分析很厉害,王炎在谈立场的时候就没办法看(他好像也没啥立场……)

评分

戴爷出书!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

评分

对谈在社会-影片、现实-再现、显影-遮蔽等这几个脉络展开,大部分集中在(次)类型片发展的历史和脉络,体现着二位学者一种“全局观”。最后谈论到新媒介下的知识型和经典性,对现存的学术研究取向和方法进行了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