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耘,1969年生,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任《思想史研究》、《思想与社会》、《开放时代》编辑委员。主要研究兴趣为中西思想史、德国哲学、古希腊哲学与中西比较哲学。已出版专著《中道之国》(2015)、《儒家与启蒙》(2011)、《十七世纪形而上学》(合著,2005)等。译有马丁·海德格尔《现象学之基本问题》(2008初版、2018修订版)等。主编《思想史是什么》(2006年)、《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2009年)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另有译文多种。2009年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道体学引论》从阐述道体学典籍(重《易》、《庸》,旁参《庄子》)的精义入手,重新梳理中国哲学的义理脉络,并转而在此立场上统摄西洋哲学的基本问题。*终我们将看到,一种告别“本体论”而走向“道体学”的哲学思考,究竟是如何可能。
序言 在当前的学术情境和精神状况下,此间呈现的这部著作也许在好几个方面是相对奇特的。故序言围绕此书之缘起、道体学之名目及全书之内容做一说明。 一、缘起:《道体学引论》与《生生与造作》 《生生与造作》[1]发表之后,不止一位师友建议将之拓展成书。《道体学引论》即在...
评分(本文原刊于《读书》2020年第3期) 一 哲学体系建构的判摄路径 丁耘教授的新著《道体学引论》(以下简称《引论》),是继陈来教授《仁学本体论》和杨立华教授《一本与生生》之后,哲学界又一部体系性的力作。丁耘兄出入中西哲学多年,且很早就自觉地将研究重点放在哲学思想的...
评分 评分采访 | 六点图书编辑部 一 六点图书:“道体”、“生生”是您的新作《道体学引论》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能否请您首先为我们简要厘清何谓“道体学”?您的新作具体讨论了哪些问题? 丁耘:“何谓道体学”这个问题在序言里已经回应了。道体学最重要或者说最正当的任务就是道体...
评分(本文原刊于《读书》2020年第3期) 一 哲学体系建构的判摄路径 丁耘教授的新著《道体学引论》(以下简称《引论》),是继陈来教授《仁学本体论》和杨立华教授《一本与生生》之后,哲学界又一部体系性的力作。丁耘兄出入中西哲学多年,且很早就自觉地将研究重点放在哲学思想的...
如果短评中李猛对此书的评语属实的话,那我不得不相信江绪林笔下的神殿中本就没有神明,有的只是信徒们无休止的传唱。大陆的人文社科林立着一座一座的神殿,只不过有些香火兴旺,慕名膜拜者甚多,有些则门庭冷落,连自己都骗不过罢了。哲学之生生学派、社会学之本土化学派、法理学之秋菊学派属于前者,危机学研究、反科学文化人则为后者。
评分大而无当
评分WASTED
评分WASTED
评分如果短评中李猛对此书的评语属实的话,那我不得不相信江绪林笔下的神殿中本就没有神明,有的只是信徒们无休止的传唱。大陆的人文社科林立着一座一座的神殿,只不过有些香火兴旺,慕名膜拜者甚多,有些则门庭冷落,连自己都骗不过罢了。哲学之生生学派、社会学之本土化学派、法理学之秋菊学派属于前者,危机学研究、反科学文化人则为后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