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體學引論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中國哲學 丁耘 哲學 比較哲學 儒學 西方哲學 政治思想史論 中國哲學
發表於2025-02-07
道體學引論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豆瓣9.7分大作。一下午匆匆翻閱,不敢評論,僅記錄一點印象,留待有時間的時候慢慢再讀。問題、義理、論證的區分很精煉。全書從亞裏士多德四因說引入問題,梳理儒傢生成-生生的義理,以易、誠見道體,即虛靜即活動即存有,一貫三而為道,最後從道體學反論西學統宗流變,顯齣齣入中西的格局。全書所涉紛繁,問題、義理皆有所見,似乎於論證稍欠整齊,留待之後細讀。一個大體印象則是,道體學仍彰顯哲學傢個人纔誌的發揮,於古學終有一間。引論已立其規模,至於是否有踵跡者,不妨存疑以待時間檢驗。
評分值得反復閱讀,其中的諸多洞見一時還難以把握,再努力吧!
評分新·太學體
評分道一之間,一是之間,存有、虛靜、活動
評分僅具哲學史價值
丁耘,1969年生,哲學博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現象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任《思想史研究》、《思想與社會》、《開放時代》編輯委員。主要研究興趣為中西思想史、德國哲學、古希臘哲學與中西比較哲學。已齣版專著《中道之國》(2015)、《儒傢與啓濛》(2011)、《十七世紀形而上學》(閤著,2005)等。譯有馬丁·海德格爾《現象學之基本問題》(2008初版、2018修訂版)等。主編《思想史是什麼》(2006年)、《五四運動與現代中國》(2009年)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刊物發錶論文20餘篇,另有譯文多種。2009年獲“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稱號。
《道體學引論》從闡述道體學典籍(重《易》、《庸》,旁參《莊子》)的精義入手,重新梳理中國哲學的義理脈絡,並轉而在此立場上統攝西洋哲學的基本問題。*終我們將看到,一種告彆“本體論”而走嚮“道體學”的哲學思考,究竟是如何可能。
杨立华 感谢各位朋友的光临。今天下午是“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第二场活动,我们第一场活动是去年的六月份,中间隔了一段时间。“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是由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与哲学研究所、三联书店,这次还有华东师范大学六点图书和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当代中国哲...
評分丁耘在《道体学引论》一书提出了所谓“道体学”,旨在建立一种当代中国哲学的新范式,并将“道体”这一概念界定为超越于狭隘的本体论概念之上的中国哲学的根源性概念。丁耘认为,本体论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存在”,而西方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是从理性与思维的角度将“存在”...
評分在现代技术的普遍预设当中,最突出的一种是,把生命的本质还原为数据。实际上这并非新的东西。基因科学早就在这样做了。更新的“进步”是把具体的生命现象、人生现象(还不仅是心智现象)还原为演算。从“生生”讨论出发,我想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可以讨论,生命是原理,还是与本...
評分丁耘老师的这本书是今年汉语学界难得的思想力作。该书从疏解历代道体学经典(以《易》《庸》《庄》为核心)入手,据经义立玄义,所立道体大义,为即虚静即活动即存有,以此平章儒道,统合宋明心、理、气诸宗,乃至判摄西学,据道体学所判,西学之本在即一即言即是,所见无非道...
評分序言 在当前的学术情境和精神状况下,此间呈现的这部著作也许在好几个方面是相对奇特的。故序言围绕此书之缘起、道体学之名目及全书之内容做一说明。 一、缘起:《道体学引论》与《生生与造作》 《生生与造作》[1]发表之后,不止一位师友建议将之拓展成书。《道体学引论》即在...
道體學引論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