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
1938年7月生,浙江杭州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第八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她是我国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长期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
◎顾春芳
上海宝山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学、戏剧戏曲学、戏剧美学、电影学。主要学术著作有《呈现与阐释》《意象生成》《戏剧学导论》《她的舞台》《戏剧交响》,出版有诗集《四月的沉醉》。
◎◎樊锦诗与顾春芳相识于2014年的敦煌,一见如故,结下忘年之交。樊锦诗说,“她是这个世界上懂我的人”。
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
她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
却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
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
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
然而,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
她都选择了——坚守。
◎◎◎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首度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
本书独家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深度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全面呈现敦煌石窟考古和莫高窟文保事业的筚路蓝缕,详细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
她守护国宝,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她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却用数十年的守望告诉世人,她无愧于敦煌。
——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她是出身优渥的上海娇小姐、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人生本可以有无数条路,她却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在大漠深处,爬进黑黢黢的洞窟,一待就是五十多年。她走过了莫高窟大大小小735座洞窟。可以说,没有樊锦诗,就没有今天人们看到的莫高窟。
——CCTV《朗读者》
她穷极一生守望着莫高窟,在她的生命足迹里,品到了坚毅,读到了专注,也深深感到那个瘦弱并不伟岸身躯里,包裹着一颗高贵倔强的灵魂。
——《光明日报》
西北大漠的风沙吹硬了樊锦诗的吴侬软语,也在她的脸上留下了道道印痕,却从没改变她坚守敦煌的那颗心。
——《中国文化报》
这本书的整体风格不是很一致,鉴于副标题叫“口述”,那我只能认为关于学术态度,樊老和樊老家人、同事在敦煌这些年的经历及付出的代价和她建设敦煌数字档案,是口述的部分。 樊老口述的部分是很感人的,她多次提及他们在敦煌的生活情况,2017年和小伙伴去了一次敦煌,即便在那...
评分 评分我是2015年的冬天第一次去敦煌的。大学的那几年我对独自旅行毫无惧意,冬天是淡季,一个人30块住着一整个青旅六人间。老板为我烧足了电暖器并加了几床被子,十分热情。2017年夏天再去的时候,整条商业街已经满满当当全是人,我路过店里探头问了两句去榆林窟的事,老板语意多有...
评分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风格不是很一致,鉴于副标题叫“口述”,那我只能认为关于学术态度,樊老和樊老家人、同事在敦煌这些年的经历及付出的代价和她建设敦煌数字档案,是口述的部分。 樊老口述的部分是很感人的,她多次提及他们在敦煌的生活情况,2017年和小伙伴去了一次敦煌,即便在那...
看的人太难过了 那一代人的伟大是完全纯洁完全理想主义完全舍身取义的 他们完全放弃了个人生活 为国家蜡炬成灰 耽误了两个孩子 与丈夫分隔十九年 父亲在wg里自杀也没见到最后一眼 这让人说什么好 全天下只有中国人如此 书其实写的不好 大段大段的百科材料堆叠上去 不化
评分三星半。樊女士是位好的讲述者,然而编者不是个好编者……从第八章还是第九章开始大段大段复制粘贴工作报告文体看得心累眼睛疼,气死我了
评分全书编排有点乱,看后记才知道编者加入了很多自己查到的资料和樊老的文章。樊老的个人经历部分很生动,关于先辈的回忆更是很好的敦煌研究相关综述,其他类似于工作报告之类的文字则显得有点读不下去,而且同一主题常有重复,在不同的地方多次出现,极大影响了本书阅读体验。本书总体质量基本够三颗星,但敦煌几辈学人筚路蓝缕保护、研究、继承、发展敦煌文化之功值得十颗星!
评分曾修过《敦煌的艺术》网课,樊先生讲第一章,樊先生说话无风波出却暗藏力量,而这种力量是岁月沉淀而来的,是在敦煌的风沙的磨练中历练得来的。书看的很快。敦煌在很多人心中像一个符号,一种苦难的表代,但在我心中如今这个符号就像在表达着一群人的坚守,永远传递不息。
评分樊老的自述到第七章就结束了,读来真切感人。后面都是无谓的材料堆砌和拼接,大段大段复制粘贴的工作报告,甚至还有一章专门写领导关怀,难道樊锦诗是那种喜欢把政治人物挂在嘴边抬举自己的人么。写成这样,不知道作者是否于心有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