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陳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先後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一九二五年受聘清華學校研究院導師,迴國任教。後任清華大學中文、曆史係閤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第一組主任及故宮博物院理事等,其後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變”後帶全傢離北平南行,先後任教於西南聯閤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一九三九年被選為英國皇傢學會通訊院士。一九四二年後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迴清華大學任教。一九四八年南遷廣州,任嶺南大學教授,一九五二年後為中山大學教授。一九五五年後並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陳寅恪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
價格:0
裝幀:
isbn號碼:9787544780902
叢書系列:陳寅恪閤集
圖書標籤:
  • 陳寅恪 
  • 曆史·中國·隋唐 
  • 中古史 
  • 中文 
  • 中國史 
  • 中國古代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今年是陈寅恪先生逝世四十周年,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好好读书,特别是细读陈先生的著作。 十三岁开始到日本留学,一生留学二十几载,精通语言二十几种,手中却仅握复旦公学的文凭,当初梁启超推荐其为清华国学院导师时,梁任公对校长说,我可以说著作等身,当却比不过...  

評分

近年来,学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陈寅恪热”,纷纷扬扬间或存在一些有所目的的论述,但这并不能掩盖陈寅恪的学术成就及其影响力。本文旨在回归对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研究,以其代表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为根据,探讨陈寅恪治“不古不今之学” ——中古...  

評分

第四次读先生二稿。 译林此版,争议不断,阅读一遍,书中尚未见繁简字转化导致的误读(可能不细心未发现)。 但发现标点断句错误若干,尤其某些低级错误。 1,页32,最后一段第一行,“此节为《史记》苏绰之所遇合宇文泰之一段因缘”,按,此处“史记”二字为“历史记载”之意...  

評分

此书无论生前抑或身后,名不可不谓矜诚之至。其芜廊已成,后人若欲突破,亦必先窥牖而望,俟而以寻天倪。陈寅恪先生所创诸多如今已成范式,内容自不必说,其"牛李党争"以及中唐以降之人口等诸多问题对后学者来说是无法绕过去的。即便作者谦逊称之为":草率写成此书,命之曰稿者...

評分

一、基本内容 陈的三篇文章各有侧重,上篇讲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一是围绕李唐皇室世系更改,讲述胡汉文化。二是围绕“关中本位政策”展开,从北魏孝文帝改革以来,汉化与胡化交替,最终在宇文泰创建的“关陇集团”中得到了暂时的缓和。三是提出“文化较血统更为重要”,民...  

用戶評價

评分

連傳統漢字都看不懂的人,難道就因此能讀懂陳著?

评分

沒錯,我就是來支持陳先生此書簡體橫排的,此舉能方便許多想讀書的人。那些故意打低分的,應當讀一讀毛教員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不過這些傢夥多半也是詆毀教員的先鋒。先生嘗謂“理解之同情”,不理解而大講同情,是最大的媚俗。爭橫竪簡繁之短長,甚可笑,甚無味。

评分

既然都是憑感情打分,那咱也來跟隨流師兄(確信 何必呢一個個的……(搖頭)

评分

真是沒想到很多人對簡體橫排能苛刻到這種程度。

评分

我是追星族,沒彆的意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