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以及《局部》系列等。
陈丹青的私人艺术史
1.5亿人次观看,豆瓣高分艺术纪录片《局部》内容全收录
发掘隐没的天才、次要的作品
时隔五年,新修订
内文更换高级涂布纸,贴近画作原色
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一季的讲稿。从少年王希孟到憨人凡·高,从早期文艺复兴的捣蛋鬼布法马可到威尼斯画匠卡帕奇奥,从舞女出身的瓦拉东到民国闺秀女画家,从宫廷画师徐扬到战死沙场的巴齐耶……他们多数是被美术史忽略的天才,作品亦然,虽经历史“隐没”而显得“次要”,却值得再度被认知、被观看。这是一份画家个人的观看与叙述,艺术史退为背景,艺术家,才是主角。
本月读完两本陈丹青的书《荒废集》和《陌生的经验》。没看书之前,我一直认为陈丹青是既敏锐又尖锐的。读完了《荒废集》,发现敏锐在,却少尖锐。读了一半的《退步集》却完全找不到尖锐了,加之谈话和文章都过于繁冗,只好放弃。 陈善于批评教育,看似尖锐,指其源于体制问题。...
评分看过了丹青的局部,是个很不错的文艺视频节目,只是老感觉每一集很短暂,没聆听够,没看够。很期待下一季。那种不温不火,娓娓道来的艺术讲坛,而且都是些开眼见的东西,不常被人提起的高品质作品。从古论今,由国内扩展到国外,真有论古今中外之意。那种集思敏捷、细微之至、...
评分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初习的作品》,这是一幅名叫《海边的渔夫》的小画,画面是插着兜站在海边的一个小混蛋,脸部没有画全,手脚腿甚至都歪歪扭扭的,一看就是初学者的潦草半成品,画里透着“憨气”。作者是谁呢?梵高。 梵高的作品,陈丹青的讲述更多的是一种引导,他说梵高透...
评分 评分本月读完两本陈丹青的书《荒废集》和《陌生的经验》。没看书之前,我一直认为陈丹青是既敏锐又尖锐的。读完了《荒废集》,发现敏锐在,却少尖锐。读了一半的《退步集》却完全找不到尖锐了,加之谈话和文章都过于繁冗,只好放弃。 陈善于批评教育,看似尖锐,指其源于体制问题。...
虽然不懂艺术,不懂绘画,每看完一篇就迅速忘了主角画家的名字,读完整本书还是只知道梵高杜尚几个人,但陈老师写得也太好了吧,单纯当散文看也是很好的作品(耳边一直回荡视频节目中陈老师不急不慌的声音)。看到好作品,“像个傻子”,“惊呆了”,“眼泪流下来了”,不会让人觉得矫情,只会感叹一句艺术家的孩子气呀。这大概就陈老师与油腻中年男的区别。
评分最大的收获是苏珊娜·瓦拉东和民国女艺术家关紫兰。当然还有丹青老师的清奇解读,永不在正典里找得到。
评分剧看了,书读了。陈丹青写的很棒,深而易懂,书最后自由撰稿人自以为是的几篇文章很“难读”不如不加。
评分我还没看节目,先来看了这本书,可能看看节目效果更好吧。想起来因为给分高,在THU选修了一门美术鉴赏还是艺术赏析的课,美院老师带着看画,看画背后的故事,看画家的一生,当时的感受也和现在差不多,大概就是啊好美我却这么大老粗? 不过看到美的事物总是开心的
评分对丹青大师的文笔,喜欢坏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