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德罗(Michael Podro,1931—2008),英国艺术史家,英国国家艺术院院士,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的董事会成员。曾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的耶稣学院和伦敦斯莱德艺术学院。1961至1967年担任坎伯威尔艺术学院的艺术史负责人。1967至1969年担任瓦尔堡研究院讲师。1973年起担任埃塞克斯大学艺术史与理论系的教授。主要著作有《感知的多重性:从康德到希尔德勃兰特的艺术理论》《批评的艺术史家》和《描写》等。
《批评的艺术史家》是英国艺术史家迈克尔·波德罗撰写的一部关于德语艺术史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旨在考察视觉艺术文献中的一个核心传统,大致涵盖1827至1927年这段时间里,以歌德、康德、席勒作为开端,从黑格尔、施纳泽、鲁莫尔、桑佩尔,发展到李格尔、沃尔夫林、施普林格、瓦尔堡以及潘诺夫斯基的艺术史写作。
本书堪称这些重要艺术史家的一个个精彩“学案”。作者研究分析这些艺术史家的思想,不只是对于近一个世纪德语艺术史学发展的爬梳剔抉和条分缕析,更是让我们理解一个事实:艺术观念本身也是历史事实,即所有的艺术史文献不仅仅是关于艺术的历史文献,其本身就是在书写历史,是艺术史的重要部分。
书中,英国艺术史家波德罗以自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个世纪间的德国哲学美学传统为基点,对包括黑格尔、鲁莫尔、李格尔、沃尔夫林、瓦尔堡以及潘诺夫斯基在内的艺术史家考察历史的方式做出了考察。他以康德-黑格尔的逻辑中心串联起一个隐性的、关于艺术史家如何考察往...
评分书中,英国艺术史家波德罗以自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个世纪间的德国哲学美学传统为基点,对包括黑格尔、鲁莫尔、李格尔、沃尔夫林、瓦尔堡以及潘诺夫斯基在内的艺术史家考察历史的方式做出了考察。他以康德-黑格尔的逻辑中心串联起一个隐性的、关于艺术史家如何考察往...
评分书中,英国艺术史家波德罗以自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个世纪间的德国哲学美学传统为基点,对包括黑格尔、鲁莫尔、李格尔、沃尔夫林、瓦尔堡以及潘诺夫斯基在内的艺术史家考察历史的方式做出了考察。他以康德-黑格尔的逻辑中心串联起一个隐性的、关于艺术史家如何考察往...
评分书中,英国艺术史家波德罗以自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个世纪间的德国哲学美学传统为基点,对包括黑格尔、鲁莫尔、李格尔、沃尔夫林、瓦尔堡以及潘诺夫斯基在内的艺术史家考察历史的方式做出了考察。他以康德-黑格尔的逻辑中心串联起一个隐性的、关于艺术史家如何考察往...
评分书中,英国艺术史家波德罗以自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个世纪间的德国哲学美学传统为基点,对包括黑格尔、鲁莫尔、李格尔、沃尔夫林、瓦尔堡以及潘诺夫斯基在内的艺术史家考察历史的方式做出了考察。他以康德-黑格尔的逻辑中心串联起一个隐性的、关于艺术史家如何考察往...
①在波德罗看来,德国艺术史传统一直在两极间“不安地摇摆着”,如不可化约的形式自主与语境制约的文化关联、阐释性的先验体系与描述性的经验分析、当下的视点与往昔的意义。有趣的是,为了平衡两极间的张力,思辨气质颇强的大师们又建立起了基于更复杂两极概念的阐释体系,在概念的分分合合中纠结不堪地维系着康德的批判传统。②对于这些阐释体系,波德罗虽有诸多批评之词,但总的立场倒是相当宽容:体系的偏颇视点恰恰以其重心分明的选择性而成为优点,关键是在不同视点间建立一种开放性的沟通,毕竟“达成同一和保持自由两者不可兼得”。至于如何解决上述两极分离的问题,波德罗从维特根斯坦的视角提出了“艺术作为生活形式”说,可供参考。③翻译比想象中好,但将“批判”译为“批评”实在不能忍,后记中的自辩不仅没有说服力,还显得非常自以为是。
评分①在波德罗看来,德国艺术史传统一直在两极间“不安地摇摆着”,如不可化约的形式自主与语境制约的文化关联、阐释性的先验体系与描述性的经验分析、当下的视点与往昔的意义。有趣的是,为了平衡两极间的张力,思辨气质颇强的大师们又建立起了基于更复杂两极概念的阐释体系,在概念的分分合合中纠结不堪地维系着康德的批判传统。②对于这些阐释体系,波德罗虽有诸多批评之词,但总的立场倒是相当宽容:体系的偏颇视点恰恰以其重心分明的选择性而成为优点,关键是在不同视点间建立一种开放性的沟通,毕竟“达成同一和保持自由两者不可兼得”。至于如何解决上述两极分离的问题,波德罗从维特根斯坦的视角提出了“艺术作为生活形式”说,可供参考。③翻译比想象中好,但将“批判”译为“批评”实在不能忍,后记中的自辩不仅没有说服力,还显得非常自以为是。
评分绪论这么清楚,为什么内容这么的散,让我…
评分第一次读不明觉厉,二刷五味杂陈?
评分补。此前草草读过原文,作者在此将艺术史家编入德国哲学的脉络——或者,从更广阔的层面来说,作者将艺术史家编入了德国古典学术传统的脉络。此书是非常重要的、对20世纪中上叶艺术史发展的批判性回顾,也是第一本系统介绍(说介绍可能略浅了,这本书并非普及类作品)德国20世纪美术史家的英文著作。打三星是因为一言难尽的翻译,光说标题,“批评的艺术史家”,作者自己都明言critical的概念直接来自康德,不懂为何一定要将大陆通行的“批判”译为“批评”(译者在后序里的解释也无甚说服力);书本内容的翻译就更…可惜了这么好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