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敏成(Marston Anderson),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教授,是美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一位大有潜力的学者,不幸于1992年因病英年早逝,时年40岁。主要著作有《现实主义的限制》、《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阅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没有哪一种西方文学形式像现实主义那样,受到过如此热烈的欢迎,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但是,在20世纪20-40年代,现实主义在中国却走完了始被引进、终被放弃的曲折历程。这一过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是现实主义本身的过错,还是中国的不幸?国人在...
评分多棱镜下的革命话语和“现实主义” ——读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 文/林培源 1992年,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教授安敏成(Marston Anderson)因病去世,时年40岁。安敏成是美国汉学界中少有的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他的英年早逝,是海外中国国文...
评分多棱镜下的革命话语和“现实主义” ——读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 文/林培源 1992年,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教授安敏成(Marston Anderson)因病去世,时年40岁。安敏成是美国汉学界中少有的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他的英年早逝,是海外中国国文...
1990年的書,對於realist fiction本身的內在矛盾見解精到: 既然號稱寫實, 那就claim了authenticity(反映現實, immediacy&topicality)同時也claim了originality(因為記錄現實依賴的是現實素材,自然對傳統的intertexuality沒有太多引用借鑒).關鍵是, 虛構是小說最基本的決定因素, 機械化的realism可以稱為小說嗎?所以文學中的realism只能作為一種修辭去理解. 更重要的是作者和文本的關係.同學給這書打了滿分, 我不知道怎麼只對intro+chapter 1有感覺. 作品分析的部分鋪地毯式一部部解讀太碎片化, 勉強看到茅盾, 張天翼的諷刺那部分掃了一眼。最後的艾蕪+沙汀又有點意思,下載了艾蕪的作品回頭再看
评分这学期看过最有启发的一本,想尖叫着推荐给所有人。在“现实主义”的epistemology遭到广泛质疑的今天,我们如何重新谈论现实主义?Martson指出“文学反应现实”不是一个客观的框架,而是一个需要在具体作品中不断negotiate的过程。通过描绘/阐释/想象/重塑现实,处理文学作品与社会的关系,个体意志与历史的关系。另对鲁迅、叶绍钧,矛盾,张天翼的文本细读也堪称典范
评分从moral和social两方面分析了五四文学中现实主义的特征。论证虽不完美,但三观和我百分百契合!
评分1990年的書,對於realist fiction本身的內在矛盾見解精到: 既然號稱寫實, 那就claim了authenticity(反映現實, immediacy&topicality)同時也claim了originality(因為記錄現實依賴的是現實素材,自然對傳統的intertexuality沒有太多引用借鑒).關鍵是, 虛構是小說最基本的決定因素, 機械化的realism可以稱為小說嗎?所以文學中的realism只能作為一種修辭去理解. 更重要的是作者和文本的關係.同學給這書打了滿分, 我不知道怎麼只對intro+chapter 1有感覺. 作品分析的部分鋪地毯式一部部解讀太碎片化, 勉強看到茅盾, 張天翼的諷刺那部分掃了一眼。最後的艾蕪+沙汀又有點意思,下載了艾蕪的作品回頭再看
评分excellent work, especially the first chapter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