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富芦花(1868-1927),明治、大正时期小说家。出身熊本县,本名健次郎,为德富苏峰(1863-1957)之弟。芦花曾加入兄长苏峰创办的民友社,和兄长一起共事过。不过,长久以来,兄长在世人面前的出色表现一直使他感到自卑而苦恼,直到明治三十一年(1898)才以小说《不如归》在文坛确立独特的地位。明治三十四年(1901)他以社会小说《黑潮》和兄长苏峰断绝兄弟关系。芦花的言行虽稍过激烈,但因受俄国小说家兼思想家托尔斯泰(Lev Nikolaevich Tolstoi, 1828-1910)的影响,使他始终立于基督教人道主义的立场。之后,他在粕谷(东京世田谷区)过着田园式的半农生活,以「生活即艺术」的文学为目标,而撰成主观且富浓厚宗教色彩的作品。芦花本人的姓,采用的是「冨」字,而非「富」字。芦花作品有随笔集《自然与人生》与《新春》、小说《不如归》、自传小说《富士》与《回忆录》等书。
《不如归》,为明治、大正时期小说家德富芦花(1868-1927)的成名作。小说的内容,主要在描写甲午战争时,遭受封建家庭阻碍以及结核病所苦的浪子与丈夫川岛武男之间哀凄无限的故事。浪子要面对蛮横的继母、不和的婆婆,最终在武男出战之时,被婆家赶出门。《不如归》取材自大山严(1842-1916)元帅的女儿信子的悲伤故事,于明治三十一、三十二年(1898、1899)在《国民新闻》上连载。当时这部小说引起空前的回响,使芦花文名扶摇直上。这部极为知名的小说,后来也成为众多戏剧、电影的原作,今日仍为大众所喜爱,与《金色夜叉》并称为明治第一畅销书。
读德富芦花氏所作小说《不如归》,感触良多。 首先,喜其文之雄健。所谓小说家之文,几乎有一种固定的鄙野之调。经推敲锤炼,虽颇有可观之处,但恶臭扑鼻之感仍多。要言之,柔弱淫靡、无气无力、不见其成于男子之手、不见其出于世人之笔,如此之感多矣。虽偶写出富...
评分《广州日报》2010/7/17 B12版 在所有的肺结核病人中,“浪子”或许是日本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个。这个在小说《不如归》中经历苦楚、抱憾而亡的女主人公,成为了明治末期最凄婉动人的女性形象,而写作它的德富芦花,也因这本小说一举成名。仅在当时,小说就重印了一百版,《...
评分极难受的故事。 “这两片丰柔可爱、大可盈抱的云,慢慢地离开了赤城山顶,在万里无遮的天空中像双飞的金蝶一般发出光辉,悠悠然地向足尾山方面移行。不久夕阳西沉,寒风乍起,这两片云就褪成蔷薇色,向上下分飞,在夕暮的天空中越离越远地飘浮了一会儿;下面的一片渐渐地小起来...
评分 评分书的装帧非常素雅。在单向街书店看到的时候是包着透明封面的,并不知道里面的排版怎么样。“打劫”京东的一票书到了之后,今天看了这一版,真的发现里面的字体和印式都十分疏雅。行文自然是日本文字特有的淡淡精致,穿插了衣香鬓影的日式文化在其中。 丰子恺的翻译语言真是令人...
翻译的实在是太好了,丝毫没有那种拗口的感觉。为什么叫“不如归”呢?归又指的何处呢?基督教又如何。
评分翻译的真有日本电影的感觉。
评分明治维新以降,日本举国上下同心一致,奋发图强,这国家和社会一方面以绝然的新姿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方面又带着旧时代腐臭不堪的恶瘤,就是这样双城记一样矛盾的时代,才能产生这样典型故事与悲剧.作者文笔之优美,译者转述之神韵,作品本身优秀的现实主义品性,形式和内容的完美协调都到达了日本近代小说的典范,同时深具古典主义色彩。另,肺痨真是经典文学梗,当初看的时候就觉得作者肯定受露希亚影响很深,果不其然,不仅是托尔斯泰的好学生,连老师错误的东西也完美继承了。
评分第四颗星 是给丰子恺先生的
评分封建时代家庭中恶婆婆导致两情相悦的夫妻被迫分离最后阴阳两隔的小说故事,景物描写很美,书中站在日军角度描述甲午海战的部分看了还是有点不太开心;书中出现了一个经历比主人公浪子还要凄惨的基督教传教老婆婆,查了下果然作者也信仰基督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