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杰弗里·罗森(Jeffrey Rosen)
美国国家宪法中心负责人、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教授、《大西洋月刊》撰稿人。他曾任《新共和》法律事务编辑以及《纽约客》特约撰稿人。
译者简介
李磊
人文社科类图书译者,译有《金斯伯格访谈录:RBG给未来世代的声音》《幸福散论》《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卢旺达大屠杀纪事》《对民主之恨》等。
编辑推荐
★金斯伯格大法官亲手修订的思想传记+老友访谈,一本直击美国司法之书,一段女性披荆斩棘之旅
★覆盖金斯伯格法律生涯的代表性案件,以及那些塑造了美国文化历史的平权案件
★继热销书《异见时刻》之后,解读金斯伯格的重磅著作。
★中文版新增200余条注释助读者轻松跨越专业门槛
★新京报文化客厅、界面文化、晶报·深港书评等媒体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杰弗里·罗森与金斯伯格两 位老友持续近二十年的对话,金斯伯格在此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一位大法官眼中的时代议题:
法律应该为少数群体做些什么,两性平等在司法案件中推进了多远,最高法院如何应对党派政治的趋势等等,也谈论友情、生活与爱。
对话既呈现出金斯伯格在具体案件中追求平等、正义的深思熟虑,也还原了法袍之下的这位女性,她时而严肃时而风趣,真诚而意志坚定,对生活充满热情
名人推荐
想象一下你跟金斯伯格大法官一起喝咖啡,聊聊法律、最高法院、婚姻、家庭、音乐、得意与失败。如果这看起来不太可能发生,杰弗里·罗森的这本书则是上佳的替代物。
——琳达•格林豪斯,《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作者
金斯伯格是美国历史上的关键人物,是开创式的辩护律师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这本迷人的书聚焦于案件与意见背后的这个人,她的幽默、温暖和远见卓识在这本书里随处可见。
——安妮特•戈登-里德,普利策奖得主
读完《异见时刻》之后,继续读了这本书,仍然是感到RBG是所有人不可不知的一位伟大的法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单单关注平等的抽象概念,而是对每一个特定的、具体的当事人的关怀与爱」。有时候过多地去强调理论、强调抽象的精神,或许会忽视具体的个人。所以,去把更多的...
评分法律是一种在混乱中追求良性秩序的手段,但它务必要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或者可以说它提供了某种限制,约束行为。而现代法律追求先进的思想旨在于如何把这限制撑开到最大化,也就是抑制的自由意志的体现与独立于社会群体中个体间的平等的理想追求。 这看起来很像是在人类自造的...
评分小册子不厚,翻译一般,要完全看懂需要一定的法律基础(有注释可以了解背景),也可以完全当成一场纪实访谈来看,通过真实的对话了解金斯伯格的生平和思想,搭配《女大法官金斯伯格》食用更佳。有点唏嘘的是,这书是2019年出的,当时作者母亲去世,大法官写信安慰她,结果2020...
评分作为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中第二位女性,异见者(即经常在投票中站少数派)和性别平等支持者的访谈录,本以为能看到她对法律和性别平等的思考,至少也能看到对很多案例的介绍和答辩意见书,结果看完觉得看了一本八卦书,充斥书中的都是些什么喜欢看歌剧,如何健身,和老公的爱情生...
评分作为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中第二位女性,异见者(即经常在投票中站少数派)和性别平等支持者的访谈录,本以为能看到她对法律和性别平等的思考,至少也能看到对很多案例的介绍和答辩意见书,结果看完觉得看了一本八卦书,充斥书中的都是些什么喜欢看歌剧,如何健身,和老公的爱情生...
佩服最高法院大法官们的同事情谊,针锋相对却又彼此敬服。尤其是金斯伯格和斯卡利亚大法官“相爱相杀”的情谊,用金斯伯格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同,我们一体”,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对法律的敬畏。
评分配合纪录片《大法官金斯伯格》一起看更能领略金斯伯格的个人魅力。
评分很受鼓舞
评分“亲爱的,在任何美满的婚姻里,偶尔做个小聋子是有必要的。”
评分对法律还是没什么兴趣,导致无法从书里有所获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