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枫,诗人、文化评论人,香港电台广播节目《演艺风流》客席主持及台湾《媒介拟想》协同编辑;现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范围包括文化及电影理论、中西比较文学、性别理论及流行文化。著有评论集《世纪末城市:香港的流行文化》、《盛世边缘:香港电影的性别、特技与九七政治》、《女声喧哗:媒介与文化阅读》、诗集《距离》、《错失》及小说集《末代童话》。曾任第三十五届台湾金马奖电影评审委员。
对于很多“哥迷”来说,张国荣的舞台表演与银幕形象早已成为一份情结,我们反复听他的歌,重新看他的电影,一遍一遍,回顾他生命蜕变的璀璨历程。在这本书中,作者分析了张国荣的种种艺术形象,包括“性别易装”、“异质身体”、“水仙子”形态、“死亡意识”等,以丰富的资料搜集及问卷作基础,分析媒体对张国荣生前死后的论述以及张国荣迷的“歌迷文化”。通过作者的理性解读与诗意书写,我们得以了解张国荣是一个很有自觉意识的演员,他明白每个演出的处境,同时更知道在每个处境的限制中能够做些什么,进而让“自我”的演出超越限制而升华存在,在给予每一个角色活泼灵动生命的同时,也使他自己因那角色而蜕变万千不同的姿彩。
《禁色的蝴蝶》可谓迄今为止,以张国荣为主题,最具思想深度的一本著作。既值得海内外“哥迷”珍藏回味,更应该引起广大社会读者和文化研究者的关注。 本书作者洛枫是一位研究流行文化的学者,一位诗龄不短的诗人,同时,她也是一名“哥迷”。这本《禁色的蝴蝶》以张国荣作为演艺者的角度出发,论辩和论证他在舞台上、电影里的艺术形象——或许,先从张国荣的生命历程及其与香港流行文化历史的关联说起,再阐释他的演艺风华。
现在想起来10年前第一次见他时,觉得很特别,因为当时我年龄小,并不知道他如此忧郁,只是看他笑的很放肆,似是故意如此,即使是不怎么好笑的事情,他也会笑的肆无忌惮,现在我似乎是明白了些。
评分2012/7/25 每个爱张国荣的人都用自己背景、观点去解读他,这本明显而强烈的是关于同性恋,特别前四章,大量引用别人的观点以支持自己的看法,甚不喜。要么是自己受这些观点影响而去解读张国荣,要么是本来就抱这样的看法找书去支撑自己的观点。。(都不知讲什么了) ...
评分梁文道 --------- 讀書好 2008年 4月號 一般學者不大願意承認自己是某個歌星的粉絲,怕同行笑自己俗氣;假如他還想研究流行音樂,那麼情況就更糟了,因為這表示他不可能客觀。詩人洛楓無論人前人後,從不忌諱自己「哥迷」的身份(「哥迷」就是「哥哥」張國榮的粉絲);如今她...
评分爱,或许并不需要总是那样轰烈决绝——才刚相见,便言白头,一凝眸,便是飞蛾将要扑火的身姿抑或是觉知自己此生是为君生,自然愿为君而死,恍若一个临水揽月的痴人,甘愿自沉,纵使万劫不复。 这样的凄绝自然是一部气贯长虹的史诗,少不了惹一些啼哭眼泪。但可惧的是惊了我...
评分2000年的张国荣演唱会 他的长发形象被人指责 其实我觉得挺好 什么发型他都是张国荣 风华绝代无可挑剔 偏偏他是个纤细敏感的人 如果糊涂一点 也没有悲剧了
臨時應景也就算了,書出成這樣怎麼讓人心甘埋單。
评分不是很喜欢这种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风格
评分伪装成学术的追星作品
评分我不喜欢他被这样理解
评分春天应很好,若你尚在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