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史的研究方法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發表於2025-02-07
亞洲史的研究方法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以史為鑒,很多自以為是特立獨行很酷的事,換個角度也許是個笑話還不自知。
評分以史為鑒,很多自以為是特立獨行很酷的事,換個角度也許是個笑話還不自知。
評分讀葛老的課程講義,主要是想學習如何給研究生上課。
評分沒有機會聽葛老現場授課,藉著這本講義的齣版,也可承聽教誨。一個大學者的視野和格局在這本書裏展現得淋灕盡緻,葛老給予後學的延伸思考十分有益,五星推薦不算過分。但有可能是講義之故,難免有些淺嘗輒止的感覺,論述之時總覺差瞭一點深度意味。但瑕不掩瑜,真誠推薦相關研究者購入學習。
評分博一剛入學就在12樓上瞭兩周這門課,當時隻覺得樓底下的行人像螞蟻,看多瞭天鏇地轉想往下蹦。?印象最深刻的,即葛老談到吳三桂的《反清檄文》中“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衣冠”這句話國內文獻統統刪掉瞭。?希望葛老《亞洲中古宗J、思想與文化的交流》講義早日齣版。
葛兆光,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學專業本科、研究生畢業,曾任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現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曆史學係文科資深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東亞與中國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國思想史》(兩捲本,1998,2000)、《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曆史論述》(2011)、《想象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劄記》(2014)等。
本書為“葛兆光講義係列”之一,是作者2011年後為博士生開設“亞洲史的研究方法”課程的講稿,經過十年以上的講述,並反復修訂增補後成書。
全書分為四單元十三講,從亞洲史研究的可能性,東西方有關亞洲史的學術史,重點講到近世東部亞洲海域史的研究,並且詳細介紹近世環東部亞洲海域曆史的相關文獻。本書的重點,是通過案例討論亞洲史研究的途徑,也討論如何既把中國史放在亞洲史的大背景中,又從中國角度觀察周邊,進一步通過中國、東部亞洲海域、整個亞洲,理解曆史的交錯、聯係和融匯。每個單元都以“問題”開始,討論亞洲史研究的必要性,以“討論”結尾,作為進一步研究的起點,最後給齣建議閱讀的論著目錄。可以說,這不僅僅是一門針對研究生的曆史課,而且是有關區域史研究的方法論。
“亚洲/东亚史的研究方法”(复旦大学,2018年春季学期) 【说明】本学期的这一博士生课程,主要围绕的是“亚洲”(东亚)、“历史”尤其是“文化史”的问题,通过十单元,结合若干具体历史案例,讨论亚洲史(东亚史)研究的立场、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的计划和要求: 教师讲授...
評分(《读书》2022年10期新刊) 这是一门给博士生开的课,所以,在进入本课程之前,我想首先说明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为什么要开这门课?其实说起来只有三点,很简单的三点。 #01 先说第一点。 毫无疑问,“亚洲”不是一个。过去,明治、大正时代的日本学界往往以“东洋”代指“亚...
評分摘要:这是一份讲义,主要讲述的是亚洲(或东亚)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史。虽然在中国学界,以亚洲(或东亚)为单元的历史研究并没有成为显学,但19世纪以来,欧洲的东方学以及日本的东洋学,在种种因素的刺激下,先后形成了一种超越传统中国,视野扩大到亚洲(或东亚)的研究风气...
評分“亚洲/东亚史的研究方法”(复旦大学,2018年春季学期) 【说明】本学期的这一博士生课程,主要围绕的是“亚洲”(东亚)、“历史”尤其是“文化史”的问题,通过十单元,结合若干具体历史案例,讨论亚洲史(东亚史)研究的立场、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的计划和要求: 教师讲授...
評分“亚洲/东亚史的研究方法”(复旦大学,2018年春季学期) 【说明】本学期的这一博士生课程,主要围绕的是“亚洲”(东亚)、“历史”尤其是“文化史”的问题,通过十单元,结合若干具体历史案例,讨论亚洲史(东亚史)研究的立场、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的计划和要求: 教师讲授...
亞洲史的研究方法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