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遗民群体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

明遗民群体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巴蜀书社
作者:李瑄
出品人:
页数:591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
价格:46.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80752288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遗民研究
  • 遗民
  • 明清史
  • 思想史
  • 明清
  • 李瑄
  • 学术
  • 文化
  • 明遗民
  • 心态研究
  • 文学思想
  • 士人精神
  • 历史反思
  • 文化认同
  • 遗民文学
  • 思想演变
  • 忠义观念
  • 知识分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明遗民群体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就明遗民群这一特殊群体而言,群体的界定、群体内部的差异、传统文化对遗民人生选择影响的程度、易代之际的复杂形势留给遗民人生选择的空间、道德理想与生活现实在遗民人生选择中影响力的消长、明亡的反思、思潮的变化、清廷的政策等等,都与他们的思想走向和人生取向有甚大之关系。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切的了解,总有可能描述出易代之际遗一特殊群体的真实面貌,而道德评价就更为困难,传统文化中的华夷之别与多民族航一国家观念的交错,历史与现实的是非,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错综纠结,乱如理丝。

这些复杂的问题,当然只能由历史事实回答。历史研究者面对的首要问题是了解真相。从存世史料中清理出事相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描述事相的真实面貌,得出结论。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引言
第一章 遗民群的产生与遣民观念的发展
第一节 “遗民”词义的演变
一、“遗民”一词的基本义
二、“遗民意识”的产生与“遗民”词义的变化
第二节 遗民观念的成熟与遗民群体的产生
一、伯夷、叔齐:遗留之民
二、汉代遗民:君臣之义与守节不仕
三、东汉至五代:遗民之啊如
四、宋代:遗民观念的成熟与遗民群体的产生
第三节 遗民观念在晚明士林中的传布
第二章 “明遣民”的身份舆清初士群的复肆形态
第一节 “不仕”的行为准则与“遗民意识”的精神指向
一、“不仕”的行为准则
二、“遗民意识”作为精神取向
第二节 “盖棺定论”与“人生阶段”:身份判断中的争议
一、“反复”者的不同遭际
二、“失身暮年”者的前后生涯
三、悔恨的“贰臣”:“谅其心迹”的困难
第三节 明遣民群体边界的模糊与内部的复杂形态
一、明遣民群体边界的模糊
二、并非整齐划一的明遣民群体
小结
第三章 明遣民群履的人生理想
第一节 豪杰:明遗民群体的人格追求
一、明代后期士人的豪杰理想与自我意识
二、独立与救世:明遣民群体的豪杰精神
第二节 存道:明遭民群体的价值体认
一、存道以存天下:遗民的价值
二、辨华夷与扶绸常:道之所存
第三节 传道与寻求治乱之道:明遣民群体干涉现实的途径
一、传道
二、寻求治之道:明史的修撰与政治制度反思
第四章 明遣民群幢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弘光朝“从逆案”的影响与复明运动中明遗民的失落
一、处置北来官员的不同主张
二、党争的介入
三、“从逆案”对明遭民从政热情的挫伤
四、南明抗清运动中明遣民的失落
第二节 明遗民的避世与苦节
一、避世全身.
二、避世舆个人品节
三、对“桃源”的向往舆警惕.
第三节 明遗民与仕清汉宫之阐系
一、交往的难以避免
二、明遗民对仕消者的道德评判
三、仕清官员同化遗民的努力
四、舆论环境
第四节 清初五十年开明遣民群棘之嬗变
一、顺治朝:荐举与科举的作用.一
二、康熙帝亲政以前:对汉族士人的高压
三、康熙帝亲政以后:政策缓和以及博学鸿词科
四、博学鸿词以后:招抚政策的延续...
小结
第五章 明遣民的文毕思想
第一节 天地之元气:文学与人生的本体同构
一、“元气”与文学
二、明遣民文晕元氧论的特殊语境:重道轻文的价值论响应
三、人文元气同构论对明遗民文学思想的影响
四、明遗民文学元气论与传统载道论的异同
第二节 诗以道性情:明遣民诗晕的核心主题
一、性情:明清之际诗学转折的内在动力
二、明遗民“诗主性情”论的内涵
三、性情论对明遗民诗歌功能与主题的影响
第三节 怨怒之诗:“温柔敦厚”的突破与诗教功能的实现
第四节 明遗民诗的艺术实现
一、不暇求工与情至则工
二、诗歌的文体界限:艺术性的强调
三、诗歌艺术性实现的途径
四、明遗民诗的群体特檄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中规中矩。好处是资料还算详实,但整书通读一过立体感还是欠缺。究其原因或许可能是因为明遗民本身内部就是一个由不同元素构成的集合,以“群体”性的方法处理之,不免让这个庞大的形象构建更加趋于混乱。或许被割裂与被解构才是这个概念的常态,统而合之、将之单一化应该非作者所及,也非概念本身所适合的处理方式。另外,可能是门户之见在作祟,总感觉末章文学思想觉得没有前四章好,不知所云。

评分

非常好,完爆孔定芳那一本,明遗民是一个“边界模糊”、“内部复杂”的群体。首先是难以用几个严格的标准划出界限,作者在处理遗民定义的问题时,先定下“不仕”与“遗民意识”这两个大致标准,对于一些特别的例子,则需要进行细致的个体考察,并指出以某一阶段的表现对某人一生进行盖棺定论并不适合用来界定遗民身份。而在遗民的心态与行为方面,作者通过遗民诗文及其友人的记录进行探索,而不是用大量后世编纂的二手“遗民录”,旨在打破一些遗民录塑造的和人们印象中遗民的呆板形象,本书引用了上百本诗文集,作者对史料的应用相当熟练,引用的诗文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没有陷入堆积材料的泥沼。作者顺达简练不用任何抒情就令人动容的文字也是这本书的一个亮点。

评分

中规中矩。好处是资料还算详实,但整书通读一过立体感还是欠缺。究其原因或许可能是因为明遗民本身内部就是一个由不同元素构成的集合,以“群体”性的方法处理之,不免让这个庞大的形象构建更加趋于混乱。或许被割裂与被解构才是这个概念的常态,统而合之、将之单一化应该非作者所及,也非概念本身所适合的处理方式。另外,可能是门户之见在作祟,总感觉末章文学思想觉得没有前四章好,不知所云。

评分

本书似乎不能归为古典文学,又不能归为明清史或思想史,只能以遗民研究命之了。作者是罗宗强先生的学生,宗强先生以文学思想史另辟文学研究的蹊径,卓有建树。本书算不上是遗民文学的研究了,因为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证遗民群体的产生演变,还有遗民的人生理想困境等等,这些对文学的创作有影响,但是不是文学本身。如此看来,宗强先生所著《隋唐文学思想史》及其学生张毅先生的《宋代文学思想史》真是凤毛麟角了。

评分

新鬼漂千里,残人寄一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