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这30年中首先是以改变生活的面目出现,当财富和新的梦想向着每个普通人招手的时候,读书的首要目的就是寻找向新生活靠拢的最佳路径。高考制度的确立更是为功利阅读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学位论文、职称评定等等事关房子与票子的世俗考量,又无不改写着“读书无用”的老话,读书大到使国家振兴,小到使生活富足,这些可爱的目的性,恰恰是阅读改变生活的最初动力。那些生于荒僻乡野的读书人,那些在底层挣扎的穷苦书生,正是在书本的召唤和知识的阳光照耀下走向城市,走向耀眼的人生。其实,讲读书改变人生,还有一层意思在于,通过读书,通过密密麻麻的语词的世界,国人的视野被最大限度地拓宽了。讲世界是平的,讲世界变小了,大约就源于知识与信息以书刊的形式在全球的空前的流通。通过阅读想象或体验那些遥远的世界,使平凡人生具有了无与伦比的丰富性。30年问中国人知道的一切也许超过了以往的世世代代。尤其是好奇心驱动下的阅读,使“知”与对“知”的谈论,获得休闲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愉悦与欣快。功利阅读极大地改变了人生,而休闲阅读又极大地丰富了生活。
这是中国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推出的第一本回顾阅读历史的图书,也是第一本关于书的书。该书收集了吴恩、李银河、沈冒文、周国平、吴晓波等34位国内一流的文化界专家的私人阅读史,回顾了30年中国出版的及在时代大背景下文化的变迁。该书有较深刻的阅读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
最近喜欢看一些书评的书,前几天读到梁文道《读者》中“壮哉万圣”一篇。其实自己还是“醒客(thinker)”的会员,是在08年等待工作彷徨时消磨时光时办的。于是昨天下午带着不同的心情和目光又去了那里。 这本《私人阅读史》排放在很多外国人、台湾、香港的知识分子有关读书、...
评分由此看来读书人的品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具有很多共通点。。。 所以诸如《陈寅恪的最后20年》被反复提及了不知道多少遍。还有《顾准日记》,以及《古拉格群岛》。。
评分给了几个人看这本书,他们都觉得一般。但我觉得还不错,这本书应该能指导我接下来读什么样的书。 书中采访的这30个人基本都是78年恢复高考后上大学的,那个时候能考上大学,应该说都是精英了。看他们列的书单,有很多重复的书,比如《陈寅恪的最后20年》、《顾准日记》、《万...
评分首先坦白,这个名字是盗版,因为正完美关联自己最喜欢的三种状态:行走、阅读、体验,随心想到就顺来了,其实跟我要评的这本书也没啥关系,纯粹因为喜欢。 长假第二天,一顿甚为美味但彻底搅翻五脏六腑的正宗水煮肉打乱原定行走计划,窝居在家乱翻书,一口气翻完了...
评分看此书时有一个奇怪的感觉,文科生看的话,恨不得自己能多看几本书单的书,而理科生则或许想把这34位学者、作家、文化人等罗列的书单整成一个直方图,列一个总书单吧。 刚好,有人提我们做了这份工作。致谢。http://book.douban.com/review/1747627/ 说是私人阅读史,略显言...
我倒是挺喜欢封面上的卓越标志,少有。介于还行和推介之间吧。
评分老灵的
评分呵呵,分享别人的书单和读书故事是意见幸福的事!
评分老灵的
评分书单有部分值得参考,但时代烙印过重,严谨的态度值得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