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在西方的传播有一两百年的历史。本书讲述了九位中国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寒山、苏轼、李清照、陶潜、谢灵运被译介到西方的旅程,他们被误读、误解、正名,继而受人追捧,最终在国外读者面前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形象。
这也将是一趟探究诗歌翻译的旅行。把诗歌译成诗歌, 是种遥远的神交,一个人以自己的心灵来体认另一个人,以自己的言说来传递对方的声音——从而创造一种奇异的“语言的回声”。“伟大的诗歌正是在不断的变形、不断的翻译之境中活着:诗作死于穷途末路。”
谭夏阳 中国诗在西方传播大约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我们关注于一首中国古诗是如何在国外流传的——它翻译得如何?有没有变形?读到它的外国读者会有怎样的感受?甚至更深入一点,它对该国的文学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诸如此类。随着中国古诗的译介越来越广泛,中国古典...
评分谭夏阳 中国诗在西方传播大约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我们关注于一首中国古诗是如何在国外流传的——它翻译得如何?有没有变形?读到它的外国读者会有怎样的感受?甚至更深入一点,它对该国的文学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诸如此类。随着中国古诗的译介越来越广泛,中国古典...
评分谭夏阳 中国诗在西方传播大约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我们关注于一首中国古诗是如何在国外流传的——它翻译得如何?有没有变形?读到它的外国读者会有怎样的感受?甚至更深入一点,它对该国的文学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诸如此类。随着中国古诗的译介越来越广泛,中国古典...
评分谭夏阳 中国诗在西方传播大约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我们关注于一首中国古诗是如何在国外流传的——它翻译得如何?有没有变形?读到它的外国读者会有怎样的感受?甚至更深入一点,它对该国的文学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诸如此类。随着中国古诗的译介越来越广泛,中国古典...
评分谭夏阳 中国诗在西方传播大约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我们关注于一首中国古诗是如何在国外流传的——它翻译得如何?有没有变形?读到它的外国读者会有怎样的感受?甚至更深入一点,它对该国的文学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诸如此类。随着中国古诗的译介越来越广泛,中国古典...
这本书可算是一个简单的中国古诗西方传播史。但是作者的意图并不止步于此,而是想让我们看到中国古诗在异域的新生。挺吸引我的。
评分可以是4分以上佳作 虽然有一些阅读难度 但是介绍的内容更有趣味 遗憾是如果把中文诗歌 英文翻译和英文回译放在一起就好了 回译 大概就是湖南米粉用江西调料又熬了螺蛳汤的味道[尴尬][尴尬]
评分《读库2202》有篇文章叫《中国诗的“哥特巴赫猜想”》和这本读库新书《李白来到旧金山》有异曲同工之处,当时就对中国古诗在外国流传的过程、呈现的形态很感兴趣。这本内容还是很不错的,最喜欢王维和寒山两篇。唯一觉得不好的是本书作为介绍古诗外国译文,应该在正文中体现译诗,配上回译,和古诗相互比对效果更佳。本以为是编辑问题还给读库发去了建议,等全部看完作者后记才写到这样排版是作者本人意见。如果作者可以看见我的留言,可以考虑以后再版的时候调整一下把附录的译诗提前到正文里。
评分摒棄學術論文佶屈聱牙式的注釋法與學術腔寫作模式,用一種通俗易懂的寫作方式,引用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來展示唐詩與宋詞的海外傳播史。從譯者的翻譯策略與實踐,到西方垮掉的一代與女性主義風潮的興起,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寒山、蘇軾、李清照、陶淵明、謝靈運這幾位詩人/詞人在西方語境下呈現不同的接受面向。從作品技巧的探討,到思想情感的表征,到性別角色的扮演,再到時代理想的表達,這些中國文人在西方後人看來,成為了他們創作模仿的榜樣、精神療愈的寄託、人生境遇的模仿與事業理想的效仿。謝@讀庫 #讀而善#069
评分挺有趣的,也想看看古诗词在外国人眼里的样子,虽然翻译对比原诗不管是意境还是气韵都差很多,但想想我们把古诗词解析成现代汉语都那么难都不可避免地破坏原诗,何况是在异域文化差异和语言隔膜的情形下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