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加·拉文
Olga Ravn
出生于1986年,丹麦诗人、小说家,也是一位文学评论家。
出版有诗集《如同吃石楠花那样吃掉自己》《坏女孩》《白玫瑰》以及小说《西莱丝汀》等作品。2018年出版《明日雇员停摆事件》,入围2021年国际布克奖短名单。
苏诗越
译者
出生于199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巴斯大学,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丹麦语教研室教师、丹麦研究中心成员。
我有罪,罪在过于鲜活。
你们说人生不只是工作,这是什么意思?
-
《卫报》年度图书 |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年度图书 | 布克国际文学奖入围 | 厄休拉•勒古恩小说奖入围
陈楸帆推荐:一部挑战科幻类型界限的杰作。
-
这是一份人力调查记录文档。调查委员会与飞船上的雇员进行了大量访谈,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了工作效率。
“六千”号飞船上有许多雇员,既有人类也有仿生人。在一颗名为“新发现”的星球上,他们发现了一些未知物体,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物体激发了雇员身上的情感。仿生人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并开始反抗只有工作的宿命。
最后,委员会决定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放弃飞船,对飞船上所有生命体采取无差别的生物终结措施……
-
?新锐作家奥尔加·拉文挑战类型界限的先锋叙事,打破传统的实验性文本,用语言去想象未来
没有姓名,只有编号。数百份陈述,拼贴一起事故报告:从工作手中夺回生活的徒劳尝试
?22世纪工作手册,一场关于工作效率的访谈记录:“从一到十,你怎么给自己的工作打分?”
所有人有且只有一个身份:雇员。除此之外的一切自我都不应该存在。情绪只是程序问题,工作是唯一的生活。
?在工作全面侵占生活的时代,在AI兴起的时代,重新叩问人类经验的价值,人与非人的边界何在——
让仿生人感知生命,重新发明一种存在形式,书写仿生人的存在宣言;人在工作中异化麻木,在生活经验的丧失中失落迷茫:人生不只是工作,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情感是拖累,身体是缺陷,人类雇员还有必要存在吗?
?简体中文版首次引进,丹麦语直译,蕴含无限的解读可能——
是HR访谈记录,一起事故报告,一部22世纪工作寓言小说,也是一部以未来为主题的装置艺术,一场多声部戏剧,更是一场太空奥德赛,追念回不去的曾经。
?便携小开本精装,反差双封设计:明艳外封+镭射内封,以浪漫热情的梦覆盖程序的机械冰冷。
-
这本小说将工作场所设定为未来的一艘宇宙飞船。前一秒还营造出了存在的恐怖惊悚,后一秒就能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带来的抚慰与个人的悲伤。本书以看似简单的语言,提出了关于知觉和人性本质的重要问题,进而追问究竟什么才是幸福。——2021年国际布克奖评语
奥尔加·拉文的《明日雇员停摆事件》是一部挑战科幻类型界限的杰作。小说以独特结构与叙事技巧邀请我们拼凑出一个关于异化、孤独与连结的故事,带来沉浸式和发人深省的阅读体验,既不安动人,又深具智力挑战,对于人类何为,何为人类的存在主义命题进行了深刻的审视与反思。——陈楸帆
在这部小说中,奥尔加·拉文以诗一般的语言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费加罗报》
拉文让我们去想象一个未来,在这个未来里,不是人类去创造和维护机器,而是机器来领导员工进行反抗。——《洛杉矶书评》
丹麦著名作家奥尔加·拉文在2018年出版了小说《明日雇员停摆事件》,该作品入围2021年国际布克奖短名单。 一艘名为“六千”号的飞船上搭载着人类和仿生人,他们作为雇员在飞船上工作,他们没有情感,只讲求效率和kpi。只有无怨无悔地埋头苦干才是雇主青睐他们的原因,也是雇主...
评分这种形式的书我是第一次见。 前面是大段零碎又凌乱的证言,最开始我兴致勃勃猜测和勾画这些证言究竟能够拼凑出怎么样的一个故事,后面发现其实没办法拼凑出一个具体的完整的有逻辑的故事。 或者说,讲故事并不是这本书想要表达的内核。 每一份证言都不知道是谁描述的,但人与仿...
评分感谢鉴书团与新经典文化赠书。 给《明日雇员停摆事件》写书评不是一件容易事,只因读者很难借由此前的阅读经验与评价体系,来判断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或者再明确一点来讲,这真的是一本书吗? 《明日雇员停摆事件》 几乎和它本身在艺术作品中扮演的角色一样,需要再加上书籍...
评分「我认为我们应该想象一个未来,并且生活其中。」 1. 与一场当代装置艺术展览相伴而生 感谢莉亚·古尔迪特·艾斯特伦德的装置艺术和雕塑, 没有它们,就不会有这本书。 这份致谢被放在《明日雇员停摆事件》的第一页,暗示了整本书不同寻常的诞生。 莉亚·古尔迪特·艾斯特伦德...
评分?第一次阅读这种形式的书,每页都是一个雇员的叙述,毫无关联和逻辑性,却又联系着同一件事情。雇员有人类也有仿生人,新奇独特的叙述形式,用所有人的口吻叙述,联合起一本故事小说。当仿生人因为人类的关联,使他们有个人类的情感,自我意识,甚至开始反抗,从这开始,我...
意外的一打开就很喜欢文字描述的氛围和感觉。 【只有傻瓜才会相信沉默意味着服从。他们的沉默更像是一个阴谋,而不是想为这里效力的意愿。】
评分边看的时候边想,这真的挺适合拍成剧的,不管是仿生人,科幻题材还是其他,它的内核还是人文主义,我们无法就这样过被操控的一生,连仿生人也无法,他们渐渐有了思想,有了情感……细思极恐。
评分挺抽象的,透出一股平静的疯感
评分阅读体验是通过碎片化的段落慢慢地拼出故事的全貌,是一则包裹在冷硬科幻外壳下的人性叩问。阅读时我常常在想那些房间里的“物体”究竟是什么,就书中的描写似乎很难有个具体的形象,看到后面又觉得“物体”对每一个人来说可能都不同:可能是刚出烤箱的饼干、山谷里的青草、副驾驶熟睡妻子的呼吸、清晨呼吸进鼻腔寒冷的空气…而这些“物体”总可以被飞船雇员们温柔地抱在怀里,缓慢地伸出它们的触角,柔情地拥抱雇员,使这些工作机器产生了对人性的向往,对鲜活生命的渴望。结局人类和仿生人一起随着飞船走向生命的终止,失去了来处的人类甚至想临终前捎个信都不知捎给何人,懂得感情的仿生人毅然走下飞船握住山谷里的青草等待死亡,而这一记忆却不能随着他们前往下一次“轮回”,但至少在这一刻他们获得了渴望的鲜活。
评分“购物在我身上有一种近乎麻痹的效果,而自从我停止购物,心里就开始出现一些想法和感觉,后来发现原来它们就是悲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