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史研究领域全新力作,以多元史料描绘出太平天国兴衰图景,透视太平天国对晚清地方社会乃至近代中国变局的深刻影响。
☆ 内容简介
一部太平天国史研究领域的全新力作,全景式展现了太平天国的兴亡轨迹。全书从太平天国的统治方略、基层政权建设、社会经济政策、民俗民习改造、统治区民众的集体行动等方面探讨了太平天国兴衰成败的发展历程。既着眼于太平天国研究领域的重大问题,又突出既往研究中忽视的非军事议题,关注社会底层的实践。书中以计量史学的方法,研究了江浙统治区的田赋、地租和捐费问题,展现了太平天国政权下细节丰富、信息翔实的乡村治理场景。本书通过发掘新史料,研究新问题,重新审视这场深刻影响近代中国的历史巨变,对太平天国作出了独特而扎实的研究。
☆ 本书亮点
1.太平天国史研究领域全新力作,积二十年研究之功的总结性成果。夏春涛、王笛、黄克武、李怀印、田晓菲联名推荐,崔之清、蒲乐安、田海、菊池秀明作序推荐。
2.宏观与微观视野相结合,全景式展现太平天国兴亡轨迹。本书从宏观的太平天国统治方略、基层政权建设、经济政策,到微观的移风易俗改造、乡村政权建设,全面探讨了太平天国兴衰成败的历程。
3.转换、开拓了太平天国研究的新视角。本书把研究视角从过去的军事史和政治史领域,转向社会底层的日常实践。书中以计量史学的方法,研究了太平天国江浙统治区的田赋、地租和捐费问题,展现了太平天国政权下细节丰满、信息翔实的乡村治理场景。
4.对太平天国史研究领域重大问题作出全新诠释。洪秀全于何时,又是在怎样的形势下立意反清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吗?反抗太平天国的“团练”,其实情为何?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吗?通过重新审视、考辨相关史料,本书作出了一系列突破既有结论的全新的、深入的解读。
5.通过太平天国,透视晚清地方社会乃至近代中国。本书剖析了太平天国在统治区实行的一系列旨在改造农村社会的经济政策、建构近代化治国方略的《资政新篇》,以及孙中山对太平天国民族主义遗产的继承,以至民国时期的“地方自治”风潮等问题,由此反映出太平天国对近代中国变局的深刻影响。
6.发掘新史料,辨析旧史料。太平天国文献堪称浩繁,仅各种资料“汇编”,已有数千万字。本书作者研治太平天国史二十年间,更是通过田野调查,辗转南北各地图书馆,搜集到稀见文献近30种。另搜检未整理的刻本、抄本、地方志、私人文稿等百余种,由此可见本书扎实的文献基础。
☆名家推荐
研究晚清史乃至中国近代史,绕不开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史研究已持续一个世纪,名家辈出,著述蔚为大观,而时下仍守此领域者已寥若晨星,刘晨其一也。该书以大历史视角,结合新资料,对太平天国的兴亡轨迹作了新解析,值得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夏春涛
这是一部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厚重之作,从政治、经济、社会及思想文化等多重视角,重新审视这场波及中国十余省的历史巨变。作者凭借二十年的研究积淀,通过发掘新史料、讨论新问题,对这段复杂的历史做出了自己独特而扎实的研究。
——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 王笛
太平天国的历史一直充满了争议,作者避免了以往妖魔化与神圣化的书写,从“非军事史”的视阈,依赖多元史料描绘出太平天国兴衰的内外因素与全局视野,进而公允地论断其得失。这一本力作改变了我们的认知,并将太平天国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里程碑。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黄克武
这是一本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力作。其最可贵之处在于作者把研究视角从过去的军事史和政治史领域,转向社会底层的日常实践,展现了太平天国政权下一幅幅细节丰满、信息翔实的乡村治理场景。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历史系讲座教授 李怀印
无论回顾过去还是前瞻未来,都必须立足于现在。时代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面对的乃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去与未来。正如刘晨所说:“任何学科的发展创新都离不开研究视角的转换与开拓。”《太平天国再研究》为书写太平天国史提供了一个转换和开拓研究新视角的诱人可能。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文学教授 田晓菲
☆编辑推荐
太平天国史研究在经历过曾经的繁盛期之后,至今似已题无剩义,乏人问津。以太平天国史研究为志业的学者更是屈指可数,刘晨可以说是当下太平天国史领域成果最多,也最引人瞩目的学者。新著《太平天国再研究》是其研治太平天国史二十年的总结之作,它既有对经典话题的进一步探讨,也不乏对新课题的系统的研究。
所谓对经典话题的进一步探讨,可以举三个例子。
第一,一般认为,《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本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太平天国印书,亦即后来被称为《真约》的一系列官方文书,才具有“纲领性文献”的性质。作者还对《资政新篇》加以条分缕析,尤其是着重分析了洪秀全的态度,这对于深入认识这两份文献,不无启发。
第二,以往研究多认为,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本书作者几乎穷尽了中外关于天京事变的史料,详细排列了事变发生的详细经过,在此基础上,从兵员和疆域两个方面论证,天京事变并非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对太平天国真正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是1860年,在这一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太平天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治理危机和信仰危机。
第三,乡官群体是太平天国统治区不容忽视的群体,但以往研究多是泛泛提及,本书则深入考察了乡官群体的身份背景、心态等,乃至具体到个体,由此呈现了太平天国基层政权的样貌。
所谓对新课题的系统的研究,主要是指对太平天国统治区民众集体运动的研究。作者花大气力,以计量史学的方法,研究了太平天国江浙统治区的田赋、地租和捐费问题,这就使得对太平天国经济政策的研究不再浮于表面,而是以翔实的数据,扎实的资料,客观再现了江浙地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基于此,作者以包立身事件、沈掌大事件和盖天王事件这三次民众反抗租税与苛政的事件为例,具体展现了太平天国统治区的动荡。作者还详述了反抗太平天国人员的构成及权力结构、动员方式和场所等。以上这些,无疑已触及历史的细部,进入了微观层面。
刘晨,北京大学博士,“博雅”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主要从事清史、太平天国史与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著有《萧朝贵与太平天国早期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太平天国社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合著《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上发表多篇论文。
我总觉得,太平天国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农民起义、乌托邦理想、军事溃败——这些标签足够了。但如果你读了刘晨的《太平天国再研究》,你会发现,事情根本没那么简单。 刘晨用了20年时间,把这段历史翻了个底朝天。他不仅用新史料重建了我们以为早就没悬念的太平天国,还用量化史...
评分刘晨老师的力作,太平天国史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多年以来,在多种因素并行之下,本来异常火爆的太平天国史研究陷入了沉寂。在如此背景之下,这样的作品能够问世确实是及时而难能可贵的。当然,太史研究还是大有可为的,还是有很多新领域可以开辟的。相信以后还会出更多的研究...
评分我总觉得,太平天国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农民起义、乌托邦理想、军事溃败——这些标签足够了。但如果你读了刘晨的《太平天国再研究》,你会发现,事情根本没那么简单。 刘晨用了20年时间,把这段历史翻了个底朝天。他不仅用新史料重建了我们以为早就没悬念的太平天国,还用量化史...
评分《太平天国再研究》是北大刘晨老师的总结性成果,可以说,在太平天国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本书从新的研究视角切入,开拓了新视野。对太平天国诸多重大问题提出全新观点,如纲领性文献、天京事变影响等,引发我们重新思考。通读本书有助于通过太平天国透视晚清地方社会和近...
评分天国真是神奇,我读其他任何朝代、群体、人物之研究,都有“原来如此”的新认识,读了此书却发现天国符合我之前一切“偏见”,毫无丁点新见,也很诧异居然没有一个魅力人物。作者一再说天国社会战略的实践失误,颇有“上头心是好的,都是底下人作怪”之意,我实在疑惑甚至有些...
4.0多方举例,小心求证,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这段神秘又奇诡的历史。
评分4.0多方举例,小心求证,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这段神秘又奇诡的历史。
评分刘晨老师这本书用功很深,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又敢于利用新发现的史料,使内容进一步翔实,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也客观公正,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很孚众心,是那种久旱而逢甘雨的痛快!
评分视角独特,值得一读
评分老问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刘晨老师的这本大书可以看到其博士论文《太平天国社会史》中的研究方法和取向,将计量史学运用到太平天国时期的民变,从侧面分析太平天国的社会与经济政策,通过新史料揭示士绅与百姓共同参与民变的原因,太平天国的政策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天朝田亩制度》中的“耕者有其田”到“照旧交粮纳税”,太平天国的封建化就如影随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