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

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稻泉连,1979年生于东京。1995年高一时退学,1997年通过大学入学资格检定,考入早稻田大学,2002年从第二文学部毕业。

2005年凭借《虽然我也在战时出征:竹内浩三的诗与死》,获得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时26岁)。已出版作品有《我的高中辍学手册》《工作漂流》《做书这件事》《重生的书店》等。

出版者:
作者:[日] 稻泉连
出品人:
页数:264
译者:熊芳
出版时间:2025-3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97332
丛书系列:译文纪实
图书标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白领、创业、自由职业、茧居……

在决心踏入社会之前,我想稍微看看其他人的人生

【内容简介】

有人从小一帆风顺,顺利拿到名校的入场券;有人一度辍学又重返校园;有人退学之后一蹶不振。不同的经历和背景塑造了不同的性格与人生观。

8名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抱着不安摸索着踏入“社会”,在烦恼与困惑之中做出各自的选择……

【编辑推荐】

作者稻泉连在即将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之际,为解答自己对就业的疑惑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完成了这本《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

受访者有缺乏求职热情的高材生,有就业后为工作所苦的职场新人,有自由职业者、创业者,有选择音乐家、渔夫等“另类”职业的人,也有茧居者。他们的经历与心声,展现出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中,年轻人对于择业的种种困惑、思考和选择。

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由此产生的思索不会停止。在本书的姐妹篇《工作漂流》中,稻泉连又探讨了职场年轻人跳槽的现象,以及他们各自对工作意义的理解。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最近译文纪实系列出了一本新书《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当社科君在朋友圈Po出封面以后,收获了各种评论(吐槽)和想读! 那些关于工作的困惑、对社会的疏离感、被裹挟的焦虑……原来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一样,原来工作占据我们人生的份额是那么重,围绕...

评分

最近译文纪实系列出了一本新书《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当社科君在朋友圈Po出封面以后,收获了各种评论(吐槽)和想读! 那些关于工作的困惑、对社会的疏离感、被裹挟的焦虑……原来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一样,原来工作占据我们人生的份额是那么重,围绕...

评分

最近译文纪实系列出了一本新书《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当社科君在朋友圈Po出封面以后,收获了各种评论(吐槽)和想读! 那些关于工作的困惑、对社会的疏离感、被裹挟的焦虑……原来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一样,原来工作占据我们人生的份额是那么重,围绕...

评分

最近译文纪实系列出了一本新书《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当社科君在朋友圈Po出封面以后,收获了各种评论(吐槽)和想读! 那些关于工作的困惑、对社会的疏离感、被裹挟的焦虑……原来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一样,原来工作占据我们人生的份额是那么重,围绕...

评分

最近译文纪实系列出了一本新书《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当社科君在朋友圈Po出封面以后,收获了各种评论(吐槽)和想读! 那些关于工作的困惑、对社会的疏离感、被裹挟的焦虑……原来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一样,原来工作占据我们人生的份额是那么重,围绕...

用户评价

评分

虽然是20多年前写的书,但今天读来并不过时,甚至恰逢其时,而且可与近期吉井忍的新书《格外的活法》形成有趣的对照。《工作》是写站在跨入社会门槛上的年轻人,“如果我不想按部就班地工作该怎么办”,而《格外》则似乎是对这些人多年后的“节目回访”——并没有什么激励人心的成功案例,只是“路很窄,但还可以走”——单单是看这些普通人的案例,就足够有启发和慰藉。这本的第一篇和最后一篇最有感触,“一直尝试不同的事不是逃避,始终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才是逃避”。书的“分量”很轻,但可能会给当下正有职业迷茫的人一丝触动。

评分

常看到这样的说法:日本可以成为中国的镜鉴,前者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也有失去的二十年,少子化、老龄化是不得不面对的困境,似乎我们的确也走在了类似的路径上,所以一本记录日本那些不太符合社会规范的人的书也能在我们当下的环境中引发共鸣,而且显然可以找到类似情况,脱离了“正常”社会时钟的人。这本书平铺直叙地记录了八个日本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没有评判也没有建议,作者是在回应自己的疑惑:你要度过怎样的人生?这本书也没有给出答案,但读完之后,隐隐感受到它是在说,生命会找到自己的路径,它在挣脱“读书、就业、成家、生子”的主流选择,也似乎在呼吁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对主流以外的选择有更多的宽容和支持,书中的主角们,的确是受到了家庭的托举,也可以借助公共资源,在人生这条路上走下去,哪怕依然没有答案。

评分

我们都是世界上唯一的花。虽然本书初稿完成于2001年,放在现在读依旧不过时。当年还是21岁大学生的稻泉连,很难想象“社会”究竟为何物,“长大成人”又意味着什么。本书收录的8个年轻人的故事亦是寻常,有飞特族、不登校、茧居族等。此类人群在逐年增加。年轻人都被灌输“读书就会有前途”,容易受社会主流价值观约束。找工作对某些人来说仅是赚钱谋生,无关热爱。武田和荻川都因营销业绩而心生退意。难以处理职场的人际关系更让武田无所适从。若非车贷和信用卡还款,他早早就愤然离职。长泽和雄太是典型的“不登校”。学校严格的规章与繁多的活动令他们的身体不愿上学。不断试错的他们会找到合适的工作吗?生怕别人的眼光使他们躲藏。健二的特质性皮炎或许很难根治。他致力为乐队而生。前路漫漫。步伐快慢,路径各异,路程之间无优劣之别。

评分

当漏掉最左第一竖列的“能”字,标题仿佛鲜明地重复给大家“不工作”三连——多么美好又不现实。比起作者六年前进入丛书的《工作漂流》,依然是八个人的求职故事;这里显然有更加积极的能量与笔调:大家不再被包裹于类似“就业冰河期”这样更大的社会变化或是看不清前路,“不工作”并非意味着什么不干,而有可能是“不[做无法产生火花的]工作”“不[做被绑架到一个岗位就是终身的]工作”“不[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每个人从中对兴趣/真正想要什么的找寻、对“社会化”的逃避和接受都组成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听起来,仿佛像是把之前那部《没有工作的一年》也重复了下。看完之后或许依然没有勇气去践行这些选择,但肯定会对目光所至的生活以及这个并不容易的时代有了新的思考。【2025 #16】

评分

我们都是世界上唯一的花。虽然本书初稿完成于2001年,放在现在读依旧不过时。当年还是21岁大学生的稻泉连,很难想象“社会”究竟为何物,“长大成人”又意味着什么。本书收录的8个年轻人的故事亦是寻常,有飞特族、不登校、茧居族等。此类人群在逐年增加。年轻人都被灌输“读书就会有前途”,容易受社会主流价值观约束。找工作对某些人来说仅是赚钱谋生,无关热爱。武田和荻川都因营销业绩而心生退意。难以处理职场的人际关系更让武田无所适从。若非车贷和信用卡还款,他早早就愤然离职。长泽和雄太是典型的“不登校”。学校严格的规章与繁多的活动令他们的身体不愿上学。不断试错的他们会找到合适的工作吗?生怕别人的眼光使他们躲藏。健二的特质性皮炎或许很难根治。他致力为乐队而生。前路漫漫。步伐快慢,路径各异,路程之间无优劣之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